251 或许太优秀也是一种错(求订阅)(第 3/4 页)
吴菲菲只能尴尬笑笑,总不能说“这次才是本人签名,之前的都是代签”吧。
搞定中期报告后,许秋又马不停蹄的开始填写另外一份文件,“材料化学专业指导性修读计划完成情况”。
没办法,临近毕业,虽然辅导员于强不再组织班会了,但是他每周都会给同学发送“本周学工备忘”之类的邮件,并在微信班级群中频频@所有人,因而许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繁杂事务,不时就要填个表交个文件啥的。
至于这份文件的具体内容,就是对照着培养方案,把自己修读过的课程填写进去。
这件事情开学初辅导员就向同学们提醒过一次,“要是必修课程没有修满,这学期快速补上”。
现在这算是要填写一份正式的文件,用来应付毕业审核。
许秋很想吐槽,这些课程修读情况按理说学校的信息系统里都有的,直接编个程序调用数据自动匹配不就行了,再不济开个网页让学生在网上填也行,现在却非要让学生手动填写一遍。
不过,吐槽归吐槽,却不能不做,因为这算是毕业审核前置条件,如果这一步不通过的话,肯定不能顺利的拿到毕业证、学位证。
其实,许秋大概也能理解学校的做法,对这些机构单位来说,废止过去存在的习惯,纯属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好处看不到,出了问题还要背锅。
因此,很多上个世纪的习惯都留存到了现在。
比如,在填写学籍档案的时候,有“本人成分”一栏,最初许秋看到的时候就是一脸懵逼,这是啥玩意?
都说成人的身体大约含有百分之七十的水,难不成写个h2o上去?
后来许秋千度了一下,才知道这个说法都存在几十年了,现在除了写档案的时候会用到,基本地方基本上没人提了。
再比如,很多机构都喜欢纸质版的文件。
就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魔都光源机时的申请,都是以纸质版文件为准的,必须要把文件打印出来,装订好再邮寄过去,如果涉及到截止时间,还会以邮戳为准,电子版的提交只是为了留档。
许秋处理完这些杂事,中途抽空配了几个氯仿/二氯苯溶剂体系的有效层溶液,一个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之后,他基于之前摸索出的最优条件,制备了一批器件。
测试结果表明,两个体系的最高效率分别为8.32%和7.17%,非常接近模拟实验室中的最高值,8.43%和7.33%。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