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加热式匀胶机(求订阅)(第 3/4 页)
许秋也注意到了她的目光,主动解释道:
“这个大舱平时用的确实比较少,但不能没有,不然像这种大型仪器的传送,就必须把手套箱的玻璃拆掉才能操作。
而且在长时间不做实验的时候,比如放假期间,还可以把药品存放在大舱内部。”
韩嘉莹点点头,随即吐槽道:“就是这么大的体积,还要三抽三排,有点费氮气。”
“相比于小的传送舱,自然是要浪费一些的,但绝对用量其实并不多,用一次大舱,氮气消耗量肯定不到十分之一瓶。”许秋道:
“况且氮气也不是很贵,一瓶高纯氮100块,我们如果满负荷做实验的话,一个月差不多用十多瓶,也就一千多块吧。”
“也是,比我们用的光电材料便宜不少,话说,为什么像ptb7-th之类的聚合物给体卖的那么贵啊,”韩嘉莹疑惑道:
“国内要1万多1克,欧洲进口的甚至要3万多1克。”
“这个嘛,其实也正常,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许秋继续解释道:
“小众生意,做的厂家不多,也只有特定的研究机构才有购买需求,而研究机构用的是科研经费,不是研究者自己的钱,用起来不那么心疼,除非涉及到利益输送,一般也不会有人监管。
种种原因,导致这类商品的价格,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高于其实际价值,至于具体溢价多少,那就是厂家和研究机构采购人员之间的博弈了。
但要说暴利那也不至于,因为受众很小,而且研究热点随时可能会变,辛辛苦苦合成出来了一堆材料,如果卖不出去,那就一文不值。”
“有道理,那像生产这些光电材料的厂家,是不是也有专利限制呢?”韩嘉莹又问道。
许秋倒是没有申请过专利,不过对这方面还是略有了解的,他解释道:
“专利一般针对的是有应用价值的领域,有机光伏现在还处在实验室阶段,离商业化还是有不远的距离的,基本没人会去申请的。
况且,文章一旦公开发表,在我国就无法再以同样的内容申请专利了,因为任意人都能检索到具体内容,专利本身就失去了其新颖性。”
“这样啊。”韩嘉莹似有所悟的点点头。
给学妹解惑完毕,许秋进入旋涂手套箱,把原先的旋涂平台上的气路管卸下,再把旧旋涂平台放入大传送舱内。
此时,周围传来了“呲呲”的声音。
“听到什么声音了吗?”他最先反应过来,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好像是漏气声?”韩嘉莹不确定道。
“应该是的。”许秋看了看旁边的面板上的气压示数,在没有操作的情况下,每隔几秒钟就下降0.1bar,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略作思考,他大致猜到了原因所在,于是迅速撕开一袋一次性乳胶手套,将其中一只手套包裹在气路管的末端。
果然,“呲呲”的漏气声消失了。
“我明白了,气路阀门是安装在匀胶机内部的吧,”韩嘉莹分析道:
“当师兄卸下气路管后,手套箱内外就会接通,再加上舱内压力是大于一个大气压的,所以就会造成漏气现象。”
“没错,所以刚才我用一次性手套堵住了缺口,算是权宜之计。”许秋点点头道。
虽然他实验没少做,但是在手套箱中搭设实验仪器,对他来说,也是头一次。
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用气路管连接机械泵和旋涂平台。
手套箱对气密性的要求很高,像氮气枪、机械泵的气路都是提前铺设好的,采用的是安装在箱体侧边的中转接口,拆装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最好的情况,就是不动手套箱中原有的气路。
可两台匀胶机型号不同,气路管不一定兼容,需要尝试后才知道。
而这种用于真空设备的气路管都是硬管,因为如果是软管的话,在低真空度下就会被大气压力压扁。
想要调节这种硬管的内径,还是比较困难的。
要么给予其一个巨大的外力,将管子硬塞到连接口内,这个比较考验手部的肌肉力量,要么加热使其内壁软化,然后再进行连接。
后者需要使用专用的加热扩壁机器,现在实验室里并没有,因此只能先选择前者,凭借蛮力硬怼了。
考虑清楚后,许秋拿起之前卸下来的气路管末端,取下上面的一次性手套,“呲呲”气流声重新出现。
他将气路管对准旋涂平台上的铜制接口,迅速用力一顶。
进去了一截,有戏!
气流声也随之消失。
硬管大约包覆住接口三分之一的长度。
还不够,为了确保之后的实验过程中不出问题,最好是完全包覆住。
“师兄,加油,用点力啊,没吃饭……”韩嘉莹在旁边‘鼓励’道。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