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68 你们钙钛矿团队的实验就先停一停(求订阅)(第 2/4 页)

    在做器件的时候并不知道具体的膜厚,只有一个大概的估计,比较吃经验。

    主要也是现实中做实验,需要从节省时间的角度来考虑,而在模拟实验室中就不需要这般考虑,怎么方便怎么来。

    当然,这也不是什么非常关键的问题,虽然表述方法不同,但背后的逻辑是一致的。

    许秋检查了一下莫文琳的实验规划,发现她在膜厚的优化区间中存在一些问题。

    她过多的参考了原先三元底电池,二元顶电池叠层器件的经验。

    而实际上,现在发展成为二元底电池,三元顶电池叠层器件后,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

    比如,原先三元底电池,二元顶电池的最优条件,是顶电池厚度110纳米,底电池厚度220纳米。

    现在的二元底电池,三元顶电池的最优条件是,顶电池厚度130纳米,底电池厚度190纳米。

    偏差了20-30纳米的膜厚,反应在器件效率上,可能就会相差1%-2%。

    另外,现实中用到的是以浓度、转速作为实验条件的,当体系发生变化后,比如二元体系变更为三元体系,同样浓度、转速下得到的膜厚也会与之前有所不同。

    换言之,看似只是把pcbm的位置挪动了一下,实际上前后两个体系的差异已经非常大了,因此需要重新摸索条件。

    现在的莫文琳,就相当于在16%等效率线的边缘不断摸索,自然取得难以突破。

    许秋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她引导到16%等效率线中心的位置,去找到那个可以突破17%的机会。

    于是,许秋考虑片刻,说道:“我这边结合之前得到的eqe曲线,用半经验模型分析了一番,最终的结论就是,你可以把顶电池的厚度做厚一些,底电池的厚度减薄一些。当然,也不要把厚度改变的太多。”

    “噢,好的,”莫文琳点点头,“那我明天试一试,现在这批器件已经快旋涂好了,就差蒸镀了。”

    说完,莫文琳的内心嘀咕着:“半经验模型现在都这么nb了嘛,真的能够指导具体的实验?我一直都以为那是在讲故事呢……不过既然是许秋说的,应该不是在忽悠我吧。”

    其实,许秋是在忽悠她,但也不是完全是在忽悠她,总归要给自己的结论冠以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嘛。

    他这相当于是已知结论,去反推过程,通过外量子效率eqe曲线和光吸收情况,确实是可以计算出理论短路电流密度的。

    不过,现实中很少用这种方法,因为当数据量不够充分的时候,每次器件的eqe曲线都会有所偏差,所以用之前的数据去估计之后的数据,出来的结果常常不准确。

    只有许秋这种手中握有大量实验数据的人,才能够给出预测。

    之后,许秋又给邬胜男那边打了个微信电话,关心了一下博后学姐的实验进度。

    然后,许秋得知邬胜男现在还在合成的过程中,不过马上就能拿到最终的产物了,y系列材料的合成周期并不短,一般要十天左右。

    逛了一圈,许秋关心了一波组员,最后返回自己的办公桌位上。

    这些便是许秋平常要做的工作,既然当上了组里有机光伏团队的负责人,就需要不定时的了解其他成员的工作进展,并随时给她们提供指导,防止她们走错方向。

    其实,这也是正常课题组导师应该履行的责任。

    接下来的两天,许秋继续完善《科学》文章。

    虽然这篇工作只有2500个字,但是许秋每看一遍,都能看出来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而且,最近接连更换体系,也需要把这些更改的部分反映到文章中去。

    不然如果出现类似“报道的效率是a体系的,结果文章中其他表征写的却是b体系”这样的情况,那就尴尬了。

    其实,像组里之前投稿出去的不少文章,哪怕是am这种档次的,因为投的比较快,比较急,所以实际上或多或少还是存在漏洞的。

    至少,细看的话,一两处语病总是能找出来的。

    当然,一般研究者也会不在意这种小毛病,只要不是漏洞多如筛子上的孔眼,影响到大家的阅读就行。

    因为,大家都知道,阅读这种学术文献,包括一些书籍,重要的是文字内部的观点、思路。

    换言之,他们看重的是文章的亮点、优点,至于文章的一些小缺点,选择性忽视就可以了,关键之处还是自己能不能从中得到什么收获。

    包括许秋看一些发表在cns顶刊上的文章,都会出现图片上标注错误的情况。

    不过,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对于自己的第一篇《科学》,许秋还是要尽量的把它打磨的完美。

    除了文章方面,许秋也带着莫文琳新做了一批器件,再次把叠层器件的效率向上突破了一些,达到了16.52%。

    不过,现实中的器件性能,还是滞后于模拟实验室很多的。

    现在模拟实验室重复了许秋之前17.36%的结果,制备了上千片器件,又把效率往上波动了一些,做到了17.50%。

    同时,模拟实验人员也学会了许秋的套路,会自发的批量复制器件进行重复性实验了,这使得模拟实验室的摸索效率进一步的提升。

    以往一周时间可以把某个条件摸索到最优,现在可能三四天的时间就能完成。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刺青 攻略病娇男配的正确方法 攻玉 上瘾 仵作惊华 甜妻 白色口哨 雪意和五点钟 文物不好惹 顶级诱捕公式 敬山水 漂亮朋友 理我一下 洞房前还有遗言吗 娇瘾 杀死那个白月光 猫咪的玫瑰 天之下 小蘑菇 慢性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