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 “理想家”蓝河(求订阅)(第 2/4 页)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厉害啊,”蓝河看了看许秋,又看了看魏兴思,笑着问道:“下一篇你们是不是打算发《自然》了?”
“我们现在叠层……”话说了一半,魏兴思及时收住了口,他意识到这边人多眼杂,不适合透露太多。
蓝河也是人精,瞬间秒懂,他做出一个“请”的手势,指了指他的办公室,说道:“我们别干站着了,到办公室里聊吧。”
见状,陈婉清主动告退:“那我去工作了。”
蓝河点点头:“行,你去吧。杨钦那边喷墨打印的事情,你和他对接一下。”
三人走入办公室,蓝河已经提前泡好了一壶茶,他帮魏兴思和许秋各盛了一杯茶水,说道:“魏老师那边又有突破了?”
“我们现在做的叠层器件,效率已经超过15%了。”魏兴思简单介绍了一句,随后话锋一转:“对了,这个你可不要往外面说。”
“放心,不会乱传的。”蓝河偶尔会听杨钦和陈婉清总结的太阳能电池进展报告,因此对有机光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效率15%……这可是个大突破啊,我记得之前有机光伏领域常年都是处于12%的状态。”
“没错,”魏兴思点点头:“所以我们打算继续优化性能,看能不能冲击一篇你刚刚说的《自然》。”
“这就厉害了啊,”蓝河惊叹道:“现在国内每年发表的《自然》、《科学》文章,也就百篇出头吧,你们要是能发一篇,是不是就要起飞了?”
“起飞倒谈不上,现在国内的科研也不好做,得慢慢来……”魏兴思摆了摆手,转移话题:“对了,蓝河你叫我们过来……”
“噢,是这样的,”蓝河接过话茬:“主要有几个事情,首先是现在我们的光电材料公司已经扭亏为盈,11月份已经实现了盈利。”
蓝河从办公桌前取了两份材料,分别递给魏兴思和许秋:“这是11月份的财务报表,净利润的20%,我会用分红的方式打到你们的银行卡上,剩下的80%我会按照约定,继续投入到公司中。”
许秋撇了一眼魏老师的那一份材料,发现和自己手里的一样,便翻看起自己手中的这一份。
公司的财务报表还是比较复杂的,许秋不是财会专业,阅读起来稍微有些困难。
不过,他也没打算关注具体怎么核算成本利润,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各种材料的销量。
11月份,合计售卖出去各种单体、聚合物给体、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共计36.4克。
从销量上来看,最为畅销的是itic和ieico,分别卖出了8.2克和5.5克。
另外,一些用于合成itic的单体单元卖的也不错。
比如icin端基的各种衍生物,包括icin,icin-m/2f/2cl等等,也都卖了2-4克。
聚合物给体方面,几种与itic匹配的标样体系也卖的不错,比如h22,卖了3.7克。
这些高销量的产品,正是许秋交待杨钦重点合成的材料。
因为准备充分,在销售的过程中,基本上也没有出现过断货的情况。
而且,材料出厂前都是经过器件测试的,卖给客户后的反馈也都不错,大多能够重复出来对应的器件效率,回购率很高。
从利润上来看,像聚合物给体和非富勒烯受体材料,这种成品的利润相对比较高。
因为它们的定价比较贵,通常在一克在一万块左右。
单体的利润相对比较低一些,定价从一千块一克到几千块一克不等。
最终核算下来,总净利润有4万多。
许秋算了下分红,4万多乘以20%再乘以10%,拿到手的分红,大概八百多。
emmm……
聊胜于无吧,还不如之前过来一天发的钱多。
不过,也很正常,毕竟许秋占得股份不多。
而且利润分红占比只有20%,剩下80%利润又投到公司生产中了,如果100%分红的话,那就有4000块。
再加上这是第一个扭亏为盈的月份,之后如果能再把销量提升上去话,应该会好一些。
许秋还简单计算了一下收益率,假如只算蓝河出资的500w现金,月利润4w,一年十二个月,年利润大致是48w,年化收益接近10%,已经算不错了。
其实,许秋也没想到蓝河光电材料公司这么快就能盈利。
按照他的预期,怎么也得运营一年以上时间。
他大致分析了一下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刚好赶上了自己掀起的itic热潮,购买itic相关材料的外在需求变多。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开光电材料公司的门槛比较高,而且利润上限比较低,所以竞争压力比较小,做的人不多,比较容易分到蛋糕。
开一家光电材料公司,需要有机实验室、器件实验室、表征实验室,还要招人,前期投入要100w以上。
而且很多都是固定资产的投资,一旦投资失败,相当于全部打水漂,比如像这种仪器设备通常很难二次销售,至少高校、研究所不太会买二手的仪器,都是买全新的。
最后或许只能低价买还给厂家,但厂家回收的话,原价10w的仪器,九成新的回收价可能就只有2-3w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