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 效率14%!Y系列材料未来可期(求订阅)(第 2/4 页)
换言之,这个组长的经验必须要丰富,也就是前期的积累要足,担得起组长这个名头。
不然如果是混子博士,光有学位,没什么技术的话,很容易被发现。
这也和现在高校的科研体系类似,经验丰富的导师指导学生做科研,导师基本上不会自己做科研,只要有科研产出就可以。
许秋汇报了接下来基于叠层器件、ptq系列给体和y系列受体的具体合成路线和展望。
模拟实验室中,y系列受体已经迭代了三次,根据今天的最新结果,新开发出来的y3受体,器件性能可以稳定达到14%以上,最高值为14.19%,超过了当下有机光伏领域的效率世界纪录,再次大大的向前迈了的一步。
不仅如此,y系列受体的优化空间还非常充足。
总结下来,就是y系列材料未来可期。
可惜,许秋暂时还不能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其他人。
韩嘉莹h5、j4给体材料的表征数据已经达到八成,开始准备撰写文章,学妹优先撰写质量更高的j4工作,目标期刊am,另外一个h5的工作,她暂时只打算发一篇jmca之类的小文章。
邬胜男上周主要在撰写文章,ihic和4tic两种材料,目标期刊分别是jmca和cm。
因为是小文章,所以她的撰写速度非常快,ihic的jmca文章只用了一周的时间,进度已经达到八成,目前正在收尾中。
莫文琳继续做三元体系,同时也讲了讲她上周帮许秋做的“四终端法”叠层器件结果。
虽然这个实验室失败了,但还是比较有意义的,从中得到的一些结论对接下来的实验工作非常有启发作用。
许秋也补充说明了几点关于制备叠层器件的看法。
最后,本科生四小只汇报,他们的内容相对都比较简短。
这个说“她上周学会了如何用orgin绘图啦”,那个说“他上周跟着学姐一起学会了eqe的测试啦”……
都是一些相对比较琐碎的收获,毕竟是初学者嘛。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