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无意间点亮的前置技能(万更求月票)(第 2/3 页)
这种银纳米线分散液可以直接滴涂,也可以用旋涂的方式制备透明薄膜电极。
许秋很快想到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将透明薄膜电极应用在自己设计的ito图案玻璃基底上,取代蒸镀法制备的金属电极,得到半透明器件,进而应用到叠层器件之中。
这算是为他日后冲击15%器件效率,冲击cns文章,提前点亮了一个前置技能。
接下来的几天,许秋继续手头的两个工作,idic和idic-4f体系。
前者他已经开始撰写文章,后者还缺一些基础的表征实验,许秋将这些工作分配给韩嘉莹、莫文琳代劳。
其中,当下着手的idic体系,许秋只打算把“厚膜、大尺寸”这个特点点出来,而不进行深入的分析背后的原因,因为没这个必要。
光是以“首个效率超过10%的厚膜、大尺寸有机光伏器件”这个亮点,就足以支撑发一篇am级别的文章了,就算再加上详细的分析、猜想、观点,也没办法突破am这个级别。
既然这样,就不如把这个分析过程,也就是“激子扩散距离”的证据,留给后面idic-4f体系,这样就可以做到利益最大化。
这其实也是学术圈的一种常见做法,并不是搞学术的就都是不知变通的书呆子,其实“精明”的人有不少,毕竟这个圈子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
周四晚上,许秋突然被魏兴思呼唤到218。
魏兴思开门见山说道:“前天你和我说的那件事,我和蓝河讲过了。”
“结果怎么样?”许秋随口问道,当听到魏老师说这话时,他就知道这事肯定是成了。
“蓝河那边同意了,他计划另开一家公司,他出资500万,占75%的股份,我们以技术入股,占25%的股份,其中我15%,你10%,你觉得怎么样?”
许秋略作思考,答复道:“我没意见。”
“行,你同意就好,”魏兴思并不意外,点点头道:“具体公司注册、办理营业执照之类的细节,蓝河那边会负责,我们不用操心,到时候签文件的时候我再找你。对了,你身份证号报给我一下。”
“xxxx……”许秋报了下自己的身份证号,随后回到216,思考着入股公司的事情。
这种学术成果,不是专利,没有排他性,本身并不值钱,因为文章发表了出去,分子结构式摆在了那里,谁都能合成。
而技术入股,魏兴思作为牵头人,多拿点也正常,许秋自己有10%的股份不算少了,主要也不用干什么活,只需要提供大方向,蓝河那边请一些有机合成专业的硕士、博士负责具体的合成,四舍五入相当于是白拿钱。
折算下来,10%的股份也能值66.7万,当然,这只是纸面上的财富,没办法变现,这公司大概率也上不了市,就看公司赚钱后能拿到多少分红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