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里程碑性质的突破(求订阅)(第 2/4 页)
虽然文章其实还没开始写,甚至实验表征数据还差十多项没有完成,但该吹的时候还是得吹一波的,不然怎么要机时呢。
搞定这两项后,许秋听到实验室方向传来学妹和莫文琳的欢呼声:“效率突破13%啦!”
许秋闻声,走进里间实验室。
“师兄,最高效率13.11%啦~”韩嘉莹的笑容洋溢在脸上,开心的说道。
随后她又补充了一句:“测试的是j2:idic-4f体系,遮挡板面积0.01平方厘米。”
有机光伏领域保持了近四年12%的效率,今天被学妹成功打破并向上跨越了一个台阶,迈入了13%,而且其中j2给体材料还是她亲自合成出来的,她不激动才怪呢。
“不错,不错。”许秋鼓励了两句,轻拍了学妹的肩膀,随后目光看向电脑上的j-v曲线。
j-v曲线是先平后升,非常的标准,旁边的光电参数,效率数值13.11%,开路电压0.93伏特,短路电流密度19.58毫安每平方厘米,填充因子很高,达到了0.72。
‘填充因子很高……’许秋灵机一动,联想到之前测试的激子扩散距离结果,脑海中产生了解释这个现象的一个思路:“idic体系具有较长的激子扩散距离,可以制备厚膜、大尺寸器件,表明其对有效层薄膜的形貌容忍度较高,有利于提高填充因子。”
在有机光伏领域中,开路电压和禁带宽度直接相关,短路电流和光吸收范围直接相关,也和禁带宽度间接相关,填充因子是一个综合的标准,主要受到有效层形貌的影响。
这里,许秋将激子扩散距离和填充因子联系到了一起,算是他提出的一个观点,用来相互解释这个实验现象,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证明,观点可能正确,可能错误,但不管正确与否,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每一个新观点都可以为文章加分。
在非大佬灌水的情况下,想要让自己的工作冲破am、jacs这等层次顶刊的壁垒,达到《自然》大子刊或者cns主刊,就是靠文章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到这个地步,之前套模板,在普通一二区期刊灌水的方法就很难使用了。
韩嘉莹见许秋只评说了两句“不错”后就没声音了,忍不住转头说道:“师兄你好淡定呀,这可是13%呀……也是,之前师兄你都已经预测到这样的结果了。”
“学妹继续测试吧,说不定另外idic-m体系的效率更高呢。”许秋笑着转移了话题,并没有解释他淡定的原因是之前暑假的时候已经激动过一次了,那时候模拟实验室里的数值比现在还高呢,达到了13.52%。
“噢,那个idic-m体系已经测过了,最高效率只有12.89%。”韩嘉莹庆幸道:“我本来还以为今天上不去13%呢,结果回头就给了我一个惊喜。”
又和学妹她们聊了几句,许秋离开实验室,前往218,高效率是这个工作的最大亮点,他决定把这个消息告诉魏兴思,同时和魏老师沟通一下这个工作该投什么文章。
许秋进入218房间时,发现魏兴思正在打电话。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