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双喜临门(求订阅)(第 2/4 页)
本质上,也是因为有能力开拓新领域的人太过于稀少,大部分科研工作者也不过是跟随大佬们的脚步罢了。
这也不奇怪,毕竟科研的本质是挑战整个人类文明的极限,哪有那么容易突破。
正常来说,博士毕业,才算是科研生涯刚刚起步。
当然,许秋这种开挂的不算。
……
许秋大致看了眼返回的意见,只有两条,都是对修改后的文章表示满意,建议直接发表。
审稿人还是第一次审稿时,那两个给出正面修改意见审稿人,看来编辑是直接把文章转了过去,没有另找其他审稿人。
至于上次给出拒稿意见的审稿人,这回倒是没有看到他们的意见,不知道是编辑没有把文章转给他们,还是对方再次坚持拒稿,编辑把他们的意见给忽略了。
不论怎样,文章接受了,就是个好消息。
许秋看了下进阶任务的进度,目前已经变更为“发表3篇sci一区文章,当前进度2/3”,只差一篇一区就能完成了。
希望3d-pdi的体系能给力一些,目前5.72%的最高效率还差点意思。
按照他的想法,至少要做到7%才比较稳,要是能到8%以上摸到世界纪录就更好了。
至于更高的效率,暂时不强求,可能也求不来。
他始终认为pdi分子的结构太过固定,潜力有限,未来还是要放在a-d-a分子上,现在做pdi体系主要是个过渡,用来积攒有机合成的经验。
吃过早点,两人结伴来到材一,此时九点不到,本来以为216没人的,结果意外遇到了吴菲菲,她正在认真码字,像是在写文章的样子。
在存在第三人的情况下,许秋和韩嘉莹迅速松开小手,回归正常状态。
许秋坐在办公桌前,对照着电脑屏幕上的ppt,回想上周的工作内容,为等下的组会做准备。
上周日我他了一批基于pdi3-bx-5的器件,最高效率控制在了5.05%,学妹则被他安排做了一些基础表征,包括光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能级测试这些。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