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吃我一记正义的背刺(求订阅)(第 2/4 页)
产物中也没有什么副产物,分离、提纯的难度并不高。
而且? 产率也很高,最终的产物产量可能有50毫克以上。
不出意外的话? 算得上是实验大成功。
如果是这样的话……
可以变更一下实验路径。
像上次一样带15毫克回邯丹做实验,再把剩下的产物留着进行下一步优化。
只要下一步反应的最终的产物? 也能有15毫克以上就足够用了。
嗯,计划通。
规划好之后的实验路径? 许秋关闭高压汞灯? 开始进行反应后处理工作。
因为室内也有日光灯照明? 也能给光环化反应提供能量,所以即使关闭高压汞灯,这个反应也还在进行中。
想要彻底关停反应,就要把反应瓶中的碘单质催化剂除掉。
不止如此,碘单质是能溶于甲苯溶剂的,如果不除掉的话,就会混杂在产物之中,可能影响后面的分离、提纯步骤。
粗产物在上硅胶柱前,最好还是保证其中不要有太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为好。
至于除去碘单质的方法,许秋提前查过资料,已经记在心中。
他先配制了饱和亚硫酸钠水溶液,然后加入反应瓶中,稍微晃了晃。
碘单质、亚硫酸钠、水会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硫酸钠和碘化氢会溶于水中。
接着,用分液漏斗分离有机相(甲苯)和水相,用饱和亚硫酸钠水溶液洗涤三次,确保无碘单质的残留后,分液得到产物的甲苯溶液。
再按照50毫克的产物预计,加入对应质量的硅胶粉混合。
最后,旋蒸溶剂。
这次旋蒸的溶剂是甲苯,沸点在110摄氏度左右,比水还要高,因此并不是那么容易旋干的。
如果处理不周,最终得到的产物就会是一坨黏糊糊的油状液体。
减压是必须的,升温也是必须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