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再遇溶解性问题(第 2/4 页)
这也很正常,聚合反应对物料比要求非常高,催化剂也很脆弱,很多时候也很难判断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导致实验失败。
许秋认真查看他自己的两个体系,pbt4t和p2fbt4t。
前者和他之前在模拟实验室中观察到的结果的差不多,而后者析出的固态物质非常多,看起来不太正常。
当初他决定使用这种2tbt单元,也就是在bt单元上接有两个氟原子的单元,主要是从文献中总结的经验。
为了保证变量尽可能的少,除了引入的两个氟原子外,其他条件均未改变,包括支链的数量和位置等等。
根据现有文献报道,在聚合物给体中,引入氟原子有很大的概率能够提升其光电性能。
研究者们往往都是报道个例,站在实验结果层面来描述引入氟原子的优点。
比如,能够提高材料的光吸收系数,提高载流子迁移率,提高共混薄膜形貌等等。
但是,目前还没有人从理论上、或者分子级别上说明氟原子的作用。
包括究竟什么样的体系适合引入氟原子还仍不明晰。
不过,这也正常,实验科学本身就是以经验为主的,很多问题解释不了,便直接当做定理拿来用即可。
许秋之前大致统计过,有九成以上的体系在加氟原子后,性能均有所提升,提升的幅度各不相同。
当然,实际上可能没有达到九成,因为肯定有很多加氟原子后性能降低的体系,这样的文章没有发表出来。
自己的结果究竟如何,还是需要实验后才知道。
可是目前看来,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
p2tbt4t的溶解度也太低了。
但不管怎么样,实验还是要继续的,把产物完全处理出来,制备器件,测试性能,结果自然会见分晓。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