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414 犯了事大家一起扛(求订阅)(第 1/4 页)

    之后的一天多时间,许秋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焦耳》文章上,终于在周二下午把文章投出。

    魏兴思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很高,表示:“这篇综述一定会在业内引起剧烈的反响。”

    其实,这也是许秋所希望看到的,毕竟这篇综述里包含着他很多的科研想法,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就算再加上组里有机光伏团队的其他几人,也没办法面面俱到。

    如果同行们都能过来搭把手,那自然是极好的。

    另外,在有机光伏领域中,大多数文章作者都是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只有两个作者的文章占比极少,会额外受人瞩目,再加上许秋这篇文章的质量也不低,如果能在业内引起反响,也能够极大的积累自身的影响力。

    一篇学术论文的作者人数通常会比较多,这是业内的惯例,因为大多数课题组内部都是团队合作,很少有独狼,而且有些工作还是跨课题组合作完成的。

    不过,凡事都是有特例的。

    有些学术顶尖大佬手下有很多学生,他们虽然会指导学生课题,担负一个导师的责任,但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不会让学生们插手。

    他们发在cns顶刊上的文章,作者也只挂大佬一个人的名字,或者再带另外一个大佬,不和学生们一起“玩”。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某种“洁癖”,不希望自己的成果和其他人分享。

    当然,也有极小的可能性,是顶尖大佬指着这个工作去冲击诺贝尔奖。

    评选诺贝尔奖有一项“三人原则”,即诺贝尔奖各个奖项之获奖人数每届限制在3名以内,这是诺贝尔基金会在1968年做出的正式决定。

    国外有些地方认为一篇学术文章中署名的所有作者,对文章的贡献是等同的,不应该强行区分彼此。

    换言之,一旦一篇有望冲击诺奖的论文作者人数超过三人,达到四人或者以上,就可能会影响到诺奖的评定。

    在国内,大家都认为一篇文章,一作、通讯作者的贡献相对比较大,待遇上也是如此,一作、二作之间的差别非常的大,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非一作、非通讯作者没什么好处就算了,一旦文章日后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比如造假、捏造、剽窃,所有作者都会担负责任。

    就算是挂名的四五六七八作,也会受到牵连,给自己学术生涯上留下一个污点,严重的话,甚至科研之路就直接到头了。

    有点像是好处一作、通讯作者拿,犯了事大家一起扛。

    因此,有些人比较谨慎,如果只是挂四五六七八作,就不会愿意去挂,万一是一颗定时炸弹呢?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神州战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1979黄金时代 重回1982小渔村 讨逆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国民法医 超级修真弃少 龙王令 盖世神医 男神,你人设崩了! 我不是文豪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华娱从男模开始 终极火力 修罗剑神 那年花开1981 巅峰学霸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至尊战王
最多阅读 捞尸人 好运时间 漂亮朋友 理我一下 丹霄万里 顶级诱捕公式 斗爱之冠 蜜桃甜 覆水满杯 离婚后前妻成了债主 仵作惊华 盖世神医 慢性沉迷 火焰戎装 忤逆本能 山有木兮 完美无缺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冬至 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