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滕越、韩非子与韩王(第 2/3 页)
“黑山之言正是我意也,不愧为知己也。我已经自请为将率军灭韩复仇,今晨已八百里加急发往咸阳!能成与否,但凭我王决断。”滕越向西一拱手,接着问道:“黑山如此年轻,便见识超人,不知师从何人?”
“黑山之师乃孟子玄孙孟昭也!”还没等黑山回答,吴不凡抢先介绍说。
“孟昭?”滕越惊讶地看着黑山。
“我师正是孟昭!”黑山肯定地回答。
“孟昭之名如雷贯耳,竟不是其隐居于此。昔日我友韩非子常言,其师荀子曾言‘后世学问能与吾相匹者,唯孟昭也!’孟昭不喜名利,专研百家之学,不想竟在此授业。”滕越感叹道。
听了滕越对老师评价那么高,黑山心里好受些,被占便宜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了,心里对老师的万尊重又多了些!
滕越本想收黑山做自己的门客,现知道黑山之师是孟昭后,再也开不了口了,便问黑山:“不知黑山平生之志为何?愿说与吾闻乎?”
“入行伍,真刀真枪建功立业吾所愿也!”黑山回答道。
滕越说: “大丈夫一刀一枪建功业,正途也。秦律有言年十七方可从军,汝明年入军不迟!”
黑山却是希望早点从军,不想在书院再耗一年,立马回答:“秦律亦云:身高七尺者可入军矣!”商鞅变法时规定十七岁开始服兵役,后来许多秦人为了早从军,便虚报年龄,因为变法之初,户籍制度不够完善,无法甄别,只好又将身高七尺(相当168㎝)为界定,征招士兵。后来户籍制度越来越完善,便又以年十七为准了。
滕越也曾苦修秦法自是知道这事。便笑着说:“未曾想黑山还精通律法!为何如此着急从军?”
“时不我待也,十年后,四海归一,刀兵入库,马放南山,功业若未成,世上徒增一书匠耳!”黑山回答。
“既如此,汝愿入何军种?”滕越问。
黑山联想着在草原上骑马奔驰的场景,非常神往,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骑兵!”
“好,我安排好了让人通知于你!此番交谈,实在畅快。替吾问候你的老师,今日俗务缠身,他日定上门请教!”滕越说到。
黑山立马起身告辞。又是吴不凡代郡守送黑山回书院。黑山借口想多了解一些昨天刺客的事,硬拉着吴不凡入书房详谈。
吴不凡也是痛快之人,喝了口茶娓娓道来:
年轻时的滕越、公子韩安、韩非三人相交很厚,时常一起谈论天下之事,对韩国前途忧心重重。三人思来想去,想富国强兵,唯有变法一途。跟快,韩安被立为太子,三人仿佛看到强韩的机会了,便相约同心协力,变法强韩。于是韩非拜荀子为师学律令,滕越则弃文学兵。为将来王、将、相三人为变法核心做准备。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