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3 胎息(第 2/4 页)
在本体附近,分身是没有想法的,分身的想法会被本体压制,分身只是作为感知器官而存在。
说起来,就像是多了一双手、一双眼睛等等。
起初不太习惯,但毕竟是大圣境修为,又修炼精神力,很快就习惯了。
紧接着,陆辰就让分身离开自己的视线,也离开感应范围。
这个时候,本体就是本体,分身就是分身。
本体不知道分身,分身也不知道本体。
只是本体和分身之间存在着某种感应,互相知道彼此的存在,也互相知道彼此的大致方位。
离开后分身,同样是陆辰。
他熟悉自己的身体,熟悉自己的能力,甚至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盘古至宝。
按照唐秋怡的说法,起初的时候,分身和本体没差别的。
本体是什么思维,分身就是什么思维。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分身和本体经历的事情越来越不同,于是展现出来的思考也就慢慢的不同。如果时间再持续下去,两则的差异就会变大。
人的念头是很多的。
一念善,一念恶。
人性也是矛盾的。
差异变大,体现出来的性格倾向也会变大。
这种时候,及时同步就好。
也算是从某一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自省,对心性的修炼很有好处。
可如果再继续分开,分身的自我意识就诞生了。
这个时候,分身会有独立的想法,会有自己的倾向,分身会不愿意跟本体同步,会潜意识力的躲避本体。
再拖延下去,潜意识的躲避变成了有意识的躲避,这就比较严重了。
陆辰和分身才刚刚分开,所以,两个思想,两个灵魂,极其的类似。
本体在琢磨事情,分身就在适应。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