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朝廷新势力(求订阅)(第 3/4 页)
这让他从一个背后没有支撑的鸿胪寺丞迅速提拔向上,也有了参与朝议的资格。
这是袁公瑜一直没有想明白的问题。
若要他硬找, 袁公瑜也只能推到武皇后身上。
在李鸿儒报案的那一次, 他将案卷压下, 李鸿儒不追究,他也就不检举核查。
或许是这件事。
又或是他检举揭发过裴守约, 讨得了这位皇后的欢喜,入了对方的眼。
总之,随着某股风浪, 袁公瑜的职位已经火箭提拔向上。
在朝廷中, 他此时已经成为了中书舍人。
这个职位的官衔属于正五品上, 只是属于中三品官职位, 但这是权力极高的官职,可以掌起草诏令、侍从、宣旨、劳问、接纳上奏文表, 兼管中书省事务。
如他这样的人,在大唐朝廷也只有寥寥六人。
而且他站队准确,在大唐朝廷有了较为稳靠的团体支撑。
在他们这个团体中, 有吏部尚书李义府、有中书令兼礼部尚书许敬宗、有大唐当前最风光的左骁卫大将军苏烈、有监察御史……
这是一个极为稳健的团体,而且还在朝着前方不断发展。
击溃老旧派系, 迎合武皇后,这就是当前的政治正确。
“苏大人仗打得也好!”
一场针对西汗国的大捷, 让他们这批当初力撑苏烈的人吐气扬眉,地位愈加稳固向上。
民间往昔有多少人不看好苏烈, 痛斥朝廷应该换帅,如今的民间就有多少人赞美苏烈。
朝堂上同样如此。
往昔抨击苏烈不适合担当行军大总管的人齐齐有了闭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