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我觉得有问题(求订阅)(第 3/4 页)
“商铺开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还望郑掌柜心有分寸!”
李鸿儒注目了郑西数秒,连连勉力了数句,又看了看人山人海赶来存钱的普通人。
他了解清楚了大概,开始搭轿子离开大通坊。
“大人?”
行至百米外,谭政才有着低声的发问。
“无需着急,这只是郑西大善人做行善之事!”
李鸿儒低声回了一句,一时让谭政似乎有明白又难于明白。
事情解没解决谭政不清楚,但谭政清楚李鸿儒或许有了一定的对策。
郑西退一步是善行于乡邻,进一步则是祸害无穷,甚至会波及影响到李鸿儒。
朝廷虽然鼓励行商,没有往昔的重农抑商的重压,但朝廷官员不会将希望寄托在商人身上。
这事情势必需要调查清楚。
只有彻底清楚了郑西的心思,彼此才会真正放心下来。
远远之处,伙计们敲锣和吆喝的声音不断,又不时伴随着收钱与计数。
“黄水县有户出一百铜板,最低就有八万两白银,也就是八千金,他当前资产应该难于偿付如此多利息,几个月下来就挺不住!”
李鸿儒坐在轿子中,不时摩挲着手中的玉扳指做计算。
离年关还有十余天,他当然不会等到郑西叫停的那一刻。
商业上的事情极为忌讳等待。
郑西此时将此前存钱获利的比率进一步提高,也将兑换的时限拉长,让隐患不断深藏了下去。
这是一个脑袋运转极快的人,不断弥补着自己柜坊运转可能出现的问题。
但对方这种商业行为让人不安。
李鸿儒难对郑西做出某种约束,又或将满脑袋被金钱诱惑的民众念头扭转过来。
但他确实需要将事情搞清楚。
开办柜坊是利民的商业行为。
往昔诸多柜坊吸纳钱财更多是面向商人,避免对方在路途上携带过重的钱财,也免了被人劫持。
如郑西这种柜坊经营的模式则较为少见。
伴随着大唐不断的发展,一些人的脑袋中似乎涌出了经商模式的新思路。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