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年轻人们的场合(第 3/4 页)
道士们手拿拂尘,又带着花篮,不时将花篮中的花瓣抖了出去。
道士们之后,则是一群群和尚。
和尚们身披袈裟,脑袋上毛发剃得干干净净,头顶似乎抹了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众和尚手持锡杖,走动时不时摇晃一下锡杖上的法环,引得一片叮叮当当的声响。
诸多光芒漫反射入眼,李鸿儒看得眼睛顿时一花,只觉眼中是一片闪耀的灯泡。
如他这般受影响的人不知有多少。
此时又是站在儒家群体中,周边一阵哄笑和骂声顿时响起。
“阿弥陀佛~”
诸多和尚目不斜视,齐齐诵读佛语,撑着脸皮步行穿梭。
这颇有点像是观看年轻人们的阅兵。
但这些人也代表着正统阶层的年轻一代力量。
诸多面容望过去,个个深藏底蕴。
即便是尉迟宝琳,那也藏着家世,具备一定的武力,一般人难以招惹。
“陛下为何举办这种盛会?着如此多和尚来此?”
不仅是李鸿儒不解,便是一些世家子弟也是不解。
不时有人发出询问。
入场的年轻和尚虽然只有五十余人,但在那片区域之中,还有上千名和尚低声念佛伴诵。
儒家和道家代表着大唐两种不同信念的力量,也长期相互融合与影响。
此时,儒道甚至有着慢慢交融的景象。
诸多盛会上,不乏儒家文人,也不乏道家的道士,若不见其中之一,才显得有些奇怪。
但释家却是一个例外。
这是与儒家和道家相差甚远的力量。
释家寺庙纷杂,各行其道,亦各有所推崇的菩萨,大唐国内信念者并不算太多。
一些人面带疑色,也有人则是若有所思。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