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皇太极可能会来第二次入关?(第 3/4 页)
皇太极之所以敢在崇祯七年再次大举进攻,是因为他他登基八年多以来,后金内部矛盾已经初步被他消化。
当时的代善、多铎等人的权力已经大大削弱,皇太极还推行了一系列新政缓和了辽东民族矛盾,并且改制了内阁、六部等衙门。
将军权、财政权、人事权逐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从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式汗国,向一个完整的官僚体制帝国转变。
与此同时,蒙古诸部也都投靠了皇太极。
皇太极本身对待明朝的态度是:砍而不伐。
也就是只砍明朝这颗大树,不将他伐倒,不和明朝拼尽全力打,利用自己的机动性,快速来打一波,抢一波,然后走人,绝不念战。
这就是历史上皇太极著名的“疲明”战略。
眼下虽然蒙古诸部暂时站在了大明这一边,但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反水呢?
这个世界有一条真理:世界永远在改变。
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
在提前准备明年边防的事情的时候,必须快速消化内部的矛盾,至少要平息下来。
毕竟明年可能是一场打仗,切不可两线作战。
李岩又呈递上来一份名单,是今年从国立北京大学卒业的新生任职的名单,经过一个多月的商议,户部、内阁,将这一届卒业生全部分配了下去。
崇祯看到工科那一栏,其中不少人分配到天津造船厂,以及清江督造船厂。
还有极少几个学生,被格物院要走了。
大多数农学院的学生,走马上任到新村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