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一个立志于考大学的妹子(第 2/4 页)
一、梳理了目前大明朝的产业结构,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词汇。
包括农业、种植业、商业、轻工制造业、盐铁产业。
二、核算了交通道路对商业、农业和制造业的影响。
其中重点说明了京杭大运河对北直隶经济和南直隶、山东省、河南省等经济的影响。
三、从微观层面阐述了目前作坊生产模式,生产力,生产效率,甚至边际效应等等,并且完善的雇佣制。
明中期其实已经出现雇佣关系,例如嘉靖中期对匠户制的改革,就是一种便从属为雇佣的关系,虽然这种雇佣关系还很积累。
而到了明末,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尤其是隆庆开关,大量丝绸、茶叶、香料出海,沿海商人开始搭建作坊,雇佣手工人。
不过,也依然不够成熟,例如律法在这方面的保护还是很薄弱的。
被雇佣者拿不到工钱也是常有的事。
四、朝廷在产业中办理的角色。
他用言简意赅的意思阐述了中央朝廷与宏观产业的发展。
明朝末年,是标准的小政府主义,各地放飞自我,商人们和士大夫都标榜“哈耶克自由主义”。
什么是哈耶克自由主义?
哈耶克是20世纪末的一个经济学家,他推崇绝对的自由贸易。
他的那一套,被美帝的大资本家们所喜爱,就是他的出现,美帝从罗斯福时代的“凯恩斯主义”过度到了哈耶克的绝对自由主义。
大明朝后期基本上就是这个状态,商人和士大夫都需要绝对的自由。
再加上万历三十年不上朝,朝廷行政系统半瘫痪,民间自然就更加放肆。
而在新学中,张晨要缔造的是一个大政府,在新学的经济学中,凯恩斯的国家宏观调控才是正道。
这种思维要植入每一个人的脑海中,不然那些大资本有一天做大,就又会作妖了。
这本书对于大明朝来说,当然是全新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