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一票难求(第 2/4 页)
有人觉得,“我直是想象不出来,电影为成了戏曲,会是什么样子?”
“哈哈,肯定很闹。”
“咿咿呀呀地唱,然后挥着水袖吊钢丝……不敢想象。”
“……楼上有才。”
“别说,我听人说过,一些古老的戏楼,在表演神仙飞天遁地的时候,没有吊钢丝,却在演员腰上系绳子,让人在幕后拉。”
“是,我真见过。戏楼中空,把绳子涂黑,猛地一拽。如果演员配合不好,头重脚轻直接倒飞上去。”
“……”
聊着聊着,楼就歪了。
主要是这事,大家没意识到,其中的意义。他们就是听个乐子,随便瞎扯几句,打发无聊时间罢了。
直到几天之后,一些人才意识到,在他们的印象中,已经没落的戏曲,到底蕴含了多大的影响力。
文艺报。
戏曲报。
电视台。
广播台。
官方日报。
一个个重量级的官方媒体,纷纷刊登了文章。这其中有正规新闻报导,也有戏曲的评论,以及杂谈、随笔、感悟。
看文章的作者,普通人或许不认识,不知道他们的分量。
但是知道的人,看到这些名字,身心都要震一震,这可是各个行业中的大佬啊。
恰好有周牧的粉丝,也知道了这些人的分量。所以她急忙把一份份报纸收集起来,重点摘录这些文章,统一上传到网上,顺便告诉大家戏曲的版本,更受主流文化的重视。
“优秀的戏剧,走了一条最传统的故事路线,情节上忠实民间故事,结构上倾向古典小说,表演上效仿传统戏剧,深得传统艺术的精要,是以传统文化征服观众的典范。”
“戏剧始终贯穿了一种轻松、机智的气氛,让观众愉快欢乐,笑声不止。用音乐贯穿整个故事,却又完全不同于歌剧,在形式上作出了可喜的探索,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求鸳鸯稳,不求登凌烟。”
“放浪形骸非本意,佯狂为了避追寻。”
“古寺、渔樵、明月、枫桥,风流才子,倾心三笑。”
“寺庙大殿,拜坛之前,轻摇纸扇,书生意气,轻轻迈步凑近意中美人。挥一挥水袖,灵动眼神一转,既多情又狡黠,偶尔有些急色,看上去很可爱。”
“不屈权贵,书生为红颜,古典调式的名曲,点出了韵致风雅的新意,与台词交叉并叙,呈现出喜剧效果。”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