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父爱如山(第 3/4 页)
“于是,我想到了一点:进入社会,在提高社会经验的同时,也可以学习知识;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很难提高社会经验。”
“虽然想到了这些,我还是怀疑自己想的是不是对的;那时候,我的心很乱,我把自己整天地放在了电脑前!”
“我没有玩游戏,我知道‘玩物丧志’;但迷茫中的我,同样不知何为,于是,我开始看小说。”
“我不喜欢看言情小说,因为,随着角色的喜怒哀乐,我觉得很累;所以,我看的是奇幻、玄幻类小说。”
“那些小说写得真好,作者那些海阔天空的想象,让我觉得身临其境、飘飘欲仙!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开始了自己的幻想……记得我进入大三后,就没有一天好好去上过学……”
“自从开始自己的幻想之后,我对网上的灵异事件、不解之谜特别感兴趣,我突然想到如果自己做个“驴友”,能不能去探索那些不解之谜?我知道解谜需要代价,而代价有可能就是生命,但我不在乎,因为,我孤身一人!”
“一想到这些,我就更不能好好读书了,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导,同学朋友的善意的规劝,知道我想法的好朋友恨铁不成钢的骂我‘走火入魔’,都没有改变我的想法,于是,一个优秀的教师疼爱的学生就成了被人嘲笑、嫌弃的异类--我离开了学校……”
“人生没有路,知识也不是路,它仅仅用来开拓人的梦想!跟着书上学来的知识选择自己的路,那慢慢地,就会变得不再是自己,因为,那些知识是别人的,所以,就有了局限……人生不是需要梦想、需要目标吗?在前人的知识海洋中,寻找出自己的航线,那就是理想!于是,我再一次确定了社会经验的重要性!”
“当我踏入社会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社会太现实了,现实到除了钱,还是钱……”
“的确,为了生活,人必须去赚钱;好在赚钱的时候,同样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于是,我边打工,边去了解修仙之道。”
“在《佛教禅理与东方文明》一书上,我发现了一句话:‘大禹治水的时候,经过西藏,发现有人吸风饮露’;要知道大禹治水的时候,文字体系还没有成型,他们是如何知道吸风饮露的?如果没有猜错,那一定有人口口相传!”
“那么,吸风饮露就是为了不用吃饭?肯定不是!于是,我又发现了:‘宗教起源于喜马拉雅山’……”
“特别是当我在网上发现了科学家根据考古的猜测:‘地球上存在过修真文明’……那时候起,我的梦便成型了……”
“遍体鳞伤、体无完肤又怎么样?死无葬身之地又能怎么样?人的一生,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反正我无牵无挂……”
“在我决定的那一刻,我开始整理各种修真理论,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开始所谓的‘修真’。”
“我并不后悔除了打工之后,放弃了学习理论,因为,我感觉到修真首先是修练神识,也就是精神、意念,这就是小说中所描写的神识、念力吧?”
“我猜测,当人的神识强大到一定程度,人的记忆力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点我不用说了,在你的身上就得到了证实!”
“当人的神念加强到达一定程度,人就应该可以感觉到所谓‘灵气’的存在。这一猜测,爸爸又对了,我们都感觉到了。”
“当发现了灵气的存在,就可以有意识地吸收灵气了。当时,爸爸认为当人百脉畅通、聚集灵气的时候,百病就开始远离,这一点,在你的身上,再次得到了证实--你以前三天两头生病,而自己跟了爸爸,你再也没有病过!但那时候的我,并没有肯定自己的各种猜测,所以,还要天天打工,没有放下俗务;虽然我知道,进入辟谷,人就可以不吃饭,但那也只是书上说的。爸爸不在乎生死,但也不能毫无意义地死,更不能被冻死饿死。”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