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成甲(第 3/4 页)
同时还要买大量粮食,发给田亩和工地上忙碌的人们。
接下来闵元启得再开大量盐池,耗费工时最少最少一两个月,如果日产到三十万或四十万斤,差不多也就够了。
以朱家现在的销售渠道,差不多也真的饱和了。
如果想再多售卖,就会严重的冲击原本的灶户,而且各家盐商竟争之下盐价会陷入竟相降价的恶性循环,得不偿失了。
闵元启的第二营兵,如果要等两个月再行招募,然后训练,成军,授兵,估计最少得半年之后才能形成战力。
闵元启的打算便是立刻着手进行募兵之事,反正周亮敏很快会到,到时候当然要和这个淮扬兵备道的兄弟谈谈条件,好歹要给一些军饷支持。
就算没有钱粮,给些政策支持也行,比如在地方设立税卡,征收一些厘金之类的杂税。
这样做法对地方当然有害,但大势当前,闵元启也只能这么做。
此外就是大量的工役之下,沿海的几千亩田已经疏浚泡水,其余的万余亩在月内完工。
然后深耕晒种,再用翻河泥来施肥。
不出意料的话,附近这十来万亩地的产量会大为提升,如果在秋季能收入二三十万石粮,闵元启就不必大规模买粮,经济压力也就小很多。
朱万春对闵元启所言的能自行打造火铳之事也是极为好奇,听闻是沈永主持打造后,更是连声询问。
待知道沈永的经历后,朱万春也是摇头笑道:“南逃之人不知道有多少,又有多少如沈兄弟这样遭遇的,只有沈兄弟一个人能被元启发掘使用,可见人才并非没有,只是要看是不是能人尽其用。”
朱万春原本还是泛泛而谈,只是有意奉迎,但到了工坊之内,所见越多,便越是心惊。
兵器和火器工坊,原本就是闵元启最为着紧重视之地,从开始简单的铁匠铺子,经过数月发展,已经是初具规模。
绵延约是四里,密集的炉房左右对列,约有五六十个之多。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众多铁匠和学徒看到闵元启等人走过来,却是最多拱手致意,若是手头有活计的,更是连头也没有回转一下。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