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名将(第 3/4 页)
“就是有些晚了啊。”
几个书生内心再骄傲,看到闵元启的这些表现之后也无话可说,甚至关磊还颇为遗憾的道:“闵副千户可能直追当年戚帅,可惜现在这局面,就怕独木难支……”
各人倒是未想到这一层,近来闵元启每天都会叫人在军营传替朗读邸抄塘报,给自己的军官和士兵知道这些年发生何事。
这股风气也是影响到了整个第三百户和附近的百户,连带着最普通的旗军和余丁都是知晓了大势变化。
京师被围,皇帝被困,大明危在旦夕,这种事一想起来,便是叫人心中异常沉重。
一念及此,众人都目露遗憾之色,确实,如果闵元启早出现二十年,可能早就成为左良玉那样的重将,麾下节制多名总兵,足以影响到天下大局。
不过这话若是为闵元启所知,他也怕就是淡淡一笑就罢了。
以崇祯那性格,闵元启要么被用废用残,要么也得和左良玉学,当一个跋扈军阀。
要为军阀,就得对部下一味恩结,放纵部下残民。
不管是左良玉还是贺人龙,或是任何一个出名的将领,哪一个不是视百姓为草芥,根本不在意麾下将士如何残害百姓。
原因也是简单,此辈要图存就不能不放纵将士,放纵将士,恩结将士,才能把将士私有,视朝廷为无物。
这样才能抵抗崇祯的胡乱指挥,或是帝王随意而起的杀心。
祖大寿,吴襄,贺人龙,左良玉,到现在的刘良佐,刘泽清,高杰,还有唐通,白广恩,这些活到崇祯十七年前后的将领,多半就是参悟了其中道理的人精。
闵元启要么成为自己看不起的军阀,要么尽忠报国而死,在崇祯十七年前之前毫无半点机会和希望。
戚继光的崛起可是先有胡宗宪,后有张居正,万历掌权后第一个清洗的就是世代忠义的戚继光,从九边直接流放到广州。
俞大猷起起落落,一生凄凉。
倒是大量侵占军户田亩养育家丁私兵,壮大家族实力为自己所用的李成梁,一生富贵,诸子富贵,家族绵延不断,并且还得了宁远伯的爵位,若不是有女真造反,李家最少能统治辽东百年,李家就是事实上的辽东王。
李成梁之后,朝廷数任辽镇总兵都是站不稳,立不住,只有李家的人才镇的住场子,其原因如何,不言自明。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