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海船(第 2/4 页)
闵元启在意的是那两艘海船,确实如韩森所想的那样,海船的重要性对闵元启来说更为着紧。
有这两艘船,云梯关和清江浦的工匠不必盲人摸象,造着原本的结构仿制要省事的多。
其实江南的刘家港和官方船厂都有造船的资料和能造海船的工匠,但以闵元启现在的实力去那边设法相对要困难些,有些资料是密不示人,比如海外的海域记录就是绝密。工匠也是被那边的世家大户掌握,毕竟隆万开海之后江南的贸易繁盛不在福建广东之下,甚至犹有胜出。毕竟大宗的出产来说,福建虽然出生丝,其规模也不小,但和江南比还是略逊一筹。至于瓷器和茶叶,还有布匹等大宗货物,却是多半从江南一带出海。
比如浙江的双屿岛,曾经汇集了大量的中外海商,葡萄牙人就有过千人在岛上居住,不过在嘉靖年间被不分良莠的尽数剿了,若是留在今日,繁荣怕是不下泉州。
江南贸易兴盛,货物进出量也大,不光是海商买船造船,当地的官绅世家也有很多参与其中,包括无锡钱家这样的官绅世家,就曾拿出好几万银子,与人合伙制造造价在十万两左右的大型海船。
造船多了,对工匠和船场的控制就必然严密。
闵元启这个新上任的游击将军,在江北还算号人物,在江南就连个屁也不算了。
浙江的名士茅元仪,士族子弟,少有捷才,又在秦淮河这样的名士成名之所混过,被名妓赠诗曰,下马学者,上马将军。
这样一个文武双全的书香世家子,著诗无数,著兵书无数。
在青年时就曾在杨镐幕府中为赞画,后来随孙承宗在崇祯二年危难之时飞赴京师勤王,被赐给副总兵一职。
一般的武将想干到副总兵已经是千难万难,副将之职也是二品或三品,算得品级不低。
但茅元仪任武职之后就饱受士林非议,遭遇白眼之多超过了前半生。
在江浙士绅名士生员们眼里,武职低贱,哪怕茅元仪还只是个文职赞画,或是直接就是个白身,凭他的家世和才学名声,当一个名士是绰绰有余。在江浙地方,名士上门哪有官绅之家不竭力招待奉承的道理?茅元仪若是白身,从南京吃到杭州都绝无问题,不知道多少世家抢着奉迎他。
一旦忧国忧民当了副将,却是被众人白眼相加,根本无人愿意理会与他,更不要说结交奉迎了。
茅元仪在崇祯十二年死于忧愤,大明少一兵家人才,在江南士绅的嘴里,不过就是可惜二字,这可惜就是可惜损失了一个栋梁,而是可惜茅元仪醉心功名,居然以官绅世家子弟的身份去做那武职官。
茅元仪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闵元启这样彻底的将门出身的小小游击了。
江浙官绅世家,有的是从唐时就传承下来,宋人相传的家族也很不少。颇多世家是在南宋时就已经当了官,传下十几二十代,还是举人,进士,仍然是金字招牌,不折不扣的书香官绅世家……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