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升赏(第 2/4 页)
死的这么多人当然在和大顺军主力和残部交战时死的。
顺军在入京之后的表现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在朱仙镇破十四万明军主力,虽然当时的明军主力是二线部队为主,不能和松锦之战的明军一线主力相比,但主力会战,赢了就是赢了,李自成的老营兵到了崇祯十四年之后也算是真的打出来了。
后来屡破名城大邑,获资财养兵,顺军主力老营兵也是达到了二十万人左右的规模。
其中李自成身边的六万多人是真正的百战精锐,击败孙传庭,一路破城北上直到京师,靠的就是这支老营兵的战力。
再下来就是刘芳亮所领的河南至北直部的兵力,也有五六万人。
然后是白旺等人在湖广所领兵力,人数最多,虽是战兵人数却是最少。
郝摇旗,袁宗第,李过等人所领兵力也是较为精锐。
从京师到关中,再到湖广,闯军面对的是八旗和三顺王的主力,虽然屡战屡败,李自成不失雄心壮志,多次战败还是矢志不移,与清军多次会战。
这一点来说张献忠就差的远了,刚与豪格部交战,一箭中了要害,大西军未经苦战就脱离战场,直接逃至云贵发展。
李自成遇害之后,顺军残部还有十几万人,当时南明弘光朝已亡,顺军残部与南明势力合作,在湖广地方与清军多次交战,多有斩获,甚于有好几次机会复湖广全境,可以控制长江上游。
都是南明的那些君子们,宁愿相信屁用不顶的官兵将校,也不敢放手用忠贞营的顺军将士,一直待孙可望投降,大西军独木难支,忠贞营的将士还在湖南坚持多年,直到康熙年间李来享等人被杀,顺军的余烬才被彻底歼灭。
闵元启至此已经有所感觉,顺军主力其实在一片石损耗大半,后来靠其余兵马仍然是能使清军减丁这么多。
到顺治五年后,除了驻防南京的四千多满洲八旗,此外就是杭州等要害地方有满洲八旗驻防,整个南中国的满洲八旗才一万多人,剩下的三万多丁在北京驻防。
这些“丁”不过就是指男子成丁,从十五到六十都有,真正的精锐主力,满洲八旗始终不超过三万人。
诺大中国,只要再多出一些豪杰志士,难道就真的忍看华夏再复陷胡尘?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