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抗战喜剧,战术白给(第 3/4 页)
川蜀、齐鲁两家卫视的购片代表也就算了,反正台里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去买一部只有25集的电视剧,可是京城、蓝莓、荔枝和番茄这四位稍微下点狠心也是可以拿出来的。
相比于首视破三的剧,一千六百万的购片费算啥?
自家黄金档那些收视率能有“1”的剧,哪一部的购片费少于三千万的?
心中有些悔啊!
除了各卫视的购片人心思各异外,剧评人依旧在对着电视瞪大眼。
他们是要写剧评的,这是他们的职业和饭碗。
对于“李南池+黄飞”这个抗战片顶尖组合的第二部作品,从当初项目成立的剧宣会到播映前到各种口风,都表露出了“抗战喜剧”的标签。
但播放到“我姥姥”这个人钻进木箱被运上火车外,他们还并没有看到明显的喜剧元素在里面。虽然开局的三条线处理的秩序井然,可如果就是这样情节推进下去,并没有所谓的喜剧元素在里面。
从剪辑的宣传片中看,他们知道那两个年轻导演不会无的放失,所以瞪大眼的看着,看这两个年轻人这次又对抗战片做出了何样的尝试,所谓的“抗战喜剧”标签又是一个什么意思。
“呜~”
电视画面上,随着一声火车长鸣,火车头喷出一股白气,车轮开始滚动。
随着火车的前进,场景来到高架桥之上。
原版这里有些不讲究,抗战年代根本不可能造出原版电影里的那种标准铁路高架桥。
黄飞拍摄的时候采用了场景替换手法,老火车是真的,铁轨也是真的,但高架用废弃不用的老式高架给替换了上去。
高架一起,剧评人等待的喜剧镜头就来了:
煤炭车厢上的鬼子扒拉煤炭的时候,铲开上面的一层煤炭之后,却是露出了一层木板,里面先后钻出两个活人出来,这两人正是一开始火车发动前镜头聚焦到的两个人!
出奇不易,加上受惊,煤炭上的两个鬼子里,一个鬼子被一铁铲给打昏过去,另一个鬼子和舞铲之人进行了一场“舞铲阶级”大战,然后我方之人松开了手,惯性之下鬼子连步后退掉下了火车。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