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 行军(第 2/3 页)
因为未雨绸缪的缘故,这大半年一来,大量的粮食便已经囤积到了边境大营,这是维持整个冬天作战所需的粮食的量,固然很大一部分是番薯和土豆,但至少在这个温度下,这些番薯和土豆都几乎不会腐烂。
北方的天气固然是比较冷,但和潮湿的南方不同,潮湿的南方若是做不好保存的东西,在这寒冷的东北地区,却是都变得更加容易保存了,唯一的麻烦就是,这些玩意食用起来,难度可是要增大不少。
但因为侧重于粮食和后勤,加上药材这个资源的战略性,因为这时候的许多药材都还是依赖于野生的,野生的药材产量终究有限,固然林阳也已经在推动药材人工栽培,但这东西毕竟不是土豆番薯之类的吃食,短时间想要形成规模和产量的难度太大,所以药材也是战略物资之中很缺乏的,尤其是金疮药。
这时候可没有消炎药一说,但郎中配置的金疮药,却是一种很好的消毒的良药,固然如今已经知道一些烈酒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消毒所用,但酒水这玩意运输起来十分艰难,还得考虑其运输过程会出现的损坏,其次,在军队之中放置酒水,危险性也会大大降低。
因为战争的残酷性,几乎所有的军人,都是会喝酒的,若是让他们这些人得知大军随军携带了大量的酒水,或许第二天就会有人直接来偷喝,这对于行军打仗可是兵家大忌。
战争饮酒,是很容易出事的,酒精的麻醉作用,会让人对许多事情的判断都会出现偏差,两军交锋这就是致命的,所以酒这种东西,必须要保存好。
上将军的军令第一条:“两军阵前,不得饮酒,若敢酗酒,直接以军法重处”。
尤其是林阳指出了酒精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伤口化脓又抑制作用之后,这个命令就变得更加强硬了,上将军规定了,谁敢偷喝战略消毒酒,就是在杀戮自己的兄弟袍泽。
上将军的军令,自然是无人敢阻拦的。
而历经将近一个月的行军之后,林阳带领的运输队也终于逐渐靠近北大营了,但此时他还不知道,已经有人盯上了他们这一支远道而来的运输队。
带着辎重,两千多里的路程,他们这个速度已经是极限了,而且这也是他们这一次最大规模的运输了,后续的运输都绝对凑不出这么大一笔药材了。
尤其是过了年之后,北方的药材供给也要继续启动,胡人和高句丽这边,孰轻孰重所有人都很清楚,皇帝自然也很清楚,高句丽丢了,短时间内倭寇也不敢对大夏出手。
但若是胡人卷土重来,到时候便是实打实的决战了,所以大夏这边不能掉以轻心,这也是为何,朗木措被送到边境之后,大夏河西走廊军队迟迟没有动静的缘故。
如今大夏双线作战,已经是十分艰难了,若是再对上吐蕃的话,补给线的压力就会远大于一场大型作战的压力,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自然是皇帝等人都看得明白了。
前方战场的最大依靠便是后勤,而两害相权取其轻,就算是吐蕃乱局平定下来,到时候也绝对不会对大夏战局造成多大影响,所以现在最主要的目标,还是要着眼于眼下。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