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 高句丽战局(第 2/3 页)
易地而处,若是身处最危险的前线,却得不到最好的待遇,那谁又愿意去前线卖命呢,若是自己身在前线,却吃都吃不好,那还怎么打仗呢?
这么一对比,许多原本比较安全的地方的驻军,也就没有那么多牢骚了!
许多时候,其实理解,差的就是一个感同身受而已。
不理解,就会有情绪,但其实很多时候,固然有着一些人为因素在其中,但实际上只要说开了,讲明白了,许多时候就差一个谈话,一个心平气和安安静静的交谈而已。
西北战局,稳定下来,胡人暂时撤兵,大夏也不准备乘胜追击,冬天打仗环境真的太过于恶劣了,既然有底气撑过冬天,就没必要冒进,而且草原上是胡人的地盘,无险可守,若是贸然进攻,容易陷入一些危机之中。
当然,最重要的是,上将军还在等,等一个彻底的结果。
而既然如今打不起来,边境上的数十万军队就这么放着也就有些浪费了,每天三点一线,却因为天气转冷,什么事情都不利索,为此,上将军直接抽调出一部分人马,开始修缮各处的城墙,帮助修缮道路,帮助一些当地百姓修路架桥,很快就和当地百姓打成了一片,加上刚宣布的军队管理条例,所有官兵都恪尽职守,帮了忙也不接受老百姓的各种东西。
军民融合的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一些当地的战死官兵的家属,只要是遇到了知道了,都会有一些士兵主动上门帮忙,若是遇到生活问题实在艰难的,一些手头宽裕一些的官兵,还会主动以抚恤的名义,用自己的钱财去援护这些人。
用上将军的话说:“战场上倒下的兄弟都是自己的袍泽,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子女,就是自己的父母子女,他们有义务帮助这些人!”
但因为上将军和皇帝的亲自推动,如今许多被克扣的抚恤金,已经陆陆续续补齐给了不少因为烈士家属,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短短几个月,各处军营,除了正面作战的人,许军队在兼顾了训练的同时,将各处的道路修缮平整,帮助各处的百姓架桥修路,修理房屋,并且将土豆番薯等逐渐推广到了这边。
军民一家亲,在这漫长的国境线上,变得十分亲切,每逢佳节的时候,不少的百姓都会做上一些当地的美食,送到各路大营之中,让这些远在他乡的游子,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味。
……
大夏止兵戈之际,东北地区却是有些剑拔弩张起来,高句丽边境线上,大夏驻军已然全员戒备。
韩遂和覃首作为这边的军事主官,新军加上当地驻军,合计十余万人,已经陈列于边境线上,冬季来临,倭人和高句丽的战争,也越发激烈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