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贞烈昭仪(第 2/3 页)
按照春秋时代兴起的丧葬礼制,人死后守孝期为三年,凡祖父母、父母死后,嫡长子祸承重孙(长房长子)都要守孝三年。
在守孝三年期间,守孝者不得任官、不得应考、不得嫁娶,居官者一律解除职务,必须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不计闰月)。
李昭仪身为女子,自然不用守孝;按照礼制,女子也不能为父守孝。刘闪让士卒安葬李达后,再次到到定军山祭奠诸葛亮,惊喜地发现地诸葛亮的墓冢后种了两株桂花树,正是自己曾经买下的那两株!
原来这两株树苗就是桂花树,也是后世“双桂护墓”的由来,种这两棵桂花树的人正是李昭仪!
刘闪突然想起李昭仪本名叫“李湘仪”,诸葛亮曾说她有“富贵之相”并给她改名为“昭仪”,这难道是巧合?诸葛亮还说过,如果她不能把两棵桂花树以30株的价格卖掉,她就只能活到45岁,这难道也是巧合?
现在的李昭仪正好16岁,如果自己没有穿越而来,“刘禅”就不会有这次汉中之行,她肯定卖不出那两株桂花苗,那么她只能活到45岁,也就是说她还有29年的“富贵”命。
如果自己没有穿越而来,蜀国将会在公元263年灭亡,距离现在正好29年!
刘闪仔细回忆着曾经读过的《三国志》,似乎刘禅的嫔妃中确实有一个“李昭仪”,不过刘闪不知道“昭仪”是她的封号还是本名,只知道这是一个贞烈的女子。
咸熙元年,刘禅投降后,那些嫔妃都随后主迁往洛阳。当时,魏国把蜀国后宫除张皇后外的所有妃嫔、宫女全部赏赐给没有妻子的伐蜀功臣,由于李昭仪已受到亡国之辱,作为刘禅的妃嫔又要再次受辱,她不愿接二连三地受辱,毅然自杀身亡。
想到诸葛亮给自己的简体隶书所写的“身后安排”,刘闪觉得这一切都不是巧合。不论自己是刘闪还是刘禅,眼前这位女子必会入宫成为“昭仪”,也就是诸葛亮给她预言的“富贵”。
按照诸葛亮的预言,若有人(自己)以30株的价格买下她的树苗,她就能“从此富贵并长命百岁”,也就是说她不会自缢身亡;如果让她成为真正的“昭仪”,是否蜀汉就不会灭亡?
由于蜀道难行,刘闪前往汉中时并未乘坐马车,返回时自然也无马车,奈何李昭仪不会骑马,刘闪只好与她同骑一匹马,在身后小心地扶着她。
“李姑娘,你就不问咱们去哪里吗?”刘闪好奇地问道,自己让她上马时,她知道自己会离开这里,至于去什么地方,她从未相问。
“你答应爷爷要照顾我,我以后就跟着你,你去哪我就去哪。”李昭仪黯然地说道。
“我带你去成都,好不好?”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