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没有野心的隐喻(第 3/4 页)
“里面牵扯到许多其它的宏观理论,我就不展开讲了,我就拿你们平时能接触到的事情做例子;”
“我知道你们中间有做对外出口贸易的,有做电商的,有自己开小摊的,也有在公司打工的;”
“做对外出口贸易的,现在是不是会发现,哪怕你们厂家的价格比你们优惠一大截,但是外国买家依旧会跟你们的贸易公司合作,而很少会绕过你们,去跟厂家签单?”
“那是因为【科斯定理】作用下,综合时间成本、公关成本、人力成本、机会风险成本等等,你们是买家的最优化选择!”
“做电商的,是不是发现,那些小的平台哪怕给的激励政策更多,流量分配比例再向你倾斜,但带给你的中长期收益依旧比不过那些成熟的、有信誉的大平台?”
“那是因为【科斯定理】作用下,消费者基于安全性、消费惯性、信息横向获取率、退换货风险等等原因综合考虑,那些大平台使他们的最优化选择,”
“哪怕这些大平台并没有给你们有任何激励政策和流量倾斜,在这个消费者最优化选择的平台里,你们依旧能获得很好的中线长收益!”
“那些在大公司打工的,为什么往往会发现,自己在公司做了几年,却发现自己的工资有些时候还赶不上那些新招的员工,甚至在有机会时,除去空降之外,那些新员工往往比你们还更容易得到升迁?”
“那是因为对于boss而言,从人才流失成本、可替代成本、潜力挖掘成本等等考虑,那些新员工才是他们的最优化选择!”
“直白点说,就是你在公司里可有可无,你能做的事,别人一样能做,甚至做的更好;”
“但让你往上升,boss却看不到你有往上升的价值,甚至带来的升职隐形风险大过炒你鱿鱼的风险,人家凭什么不去选一个可能风险与机遇五五开的新人?”
“而这,却是绝大部分人,包括你们的孩子,遇到或者即将遇到的问题!”
“毕竟,从目前的社会数据上来说,每100个人里,只有1-3个人,是有着成为真正精英的潜质和能力的。”
看了看台下若有所思,却又不甚明了的家长们,蓝烟眼中再次出现一丝怜悯,继续说道: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你们这些目前社会的中坚层,核心生存素质缺失造成的;”
“如同大家都知道的木桶理论,决定你价值的,往往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而我之所以给你们的孩子们布置那么多作业,发放这么任务,包括强迫他们去做他们一开始非常不愿意做的事情;”
“其本质上,就是要锤炼出他们的核心生存素质!”
“我布置那么多作业,并且会经常会对错误之处出言讽刺,就是为了锻炼他们的抗压能力;”
“强迫他们当10分钟的小老师,就是要锻炼他们的深入学习能力、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
“逼迫他们每天极速跑,就是为了锻炼他们的毅力韧性;”
“而这些能力,才是他们以后踏入社会后的真正立身之本,”
“不管以后他们机遇如何,具备并固化了这些能力,他们在技能上的短板,就可以缓慢生长,不断提升他们的价值上下限,从而塑造无限可能!”
“我刚才说了,这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最终都会流向最能发挥其价值的人手中;”
“在这个阶层逐渐固化的现在,在这个极有可能再无野蛮生长的机遇浪潮的年代;”
“我这个当老师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着上升通道没有完全锁死之前,给学生们锤炼出成为精英所必须的核心素质,让他们更有可能成为那1%-3%的人群中的一员!”
说完后,蓝烟眼中露出悲哀之色:
“许许多多华夏的老师们,拼尽全力地想通过教育,把这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往高处抬,”
“而你们……却肆意地狂笑着把它往0处掰;”
说道这,蓝烟的声音略有些干哑:
“我的父亲常说,【生当庆幸偶遇一两人,或为慈目长者,或为风雷严师】。”
“也不知道,若干年后,世上只有慈者而无严师,是幸与不幸……”
说完后,蓝烟扫了一眼台下家长,不再说话,登登登,迈着脚步,径直出了教室,脸上的的表情却再也绷不住,眼泪破眶而出……
“cut!”
张林一脸兴奋,本想喊过,但是瞬间想起来昨晚上杨老大给自己发的信息,连忙摸着下巴装作一副沉思的模样,
半晌后,他才对着有些忐忑的蓝烟说道:“这段差了点意思,你自己琢磨琢磨,稍后再来一条!”
蓝烟顿时有些哆嗦,自己觉得刚才演得挺好的啊,怎么向来“温和”的张导演竟然不满意,而且也不告诉自己哪里有问题?
隐蔽地瞟了瞟不远处的杨铸,只见他只是微微了点了点头,却没有什么动作,心下稍微安定了少许,
从杨老师的反应看来,自己的表演基本上没什么差错,只是不够惊艳,有点对不起压轴的这场戏,那么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语气?语速?眼神?肢体小动作?节奏?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