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准备输出(第 2/4 页)
说到这,林雄砸吧砸吧嘴巴:“咱不求跑赢gdp增速,那至少也不能亏的太厉害吧,不然最多三年,那些股东就能起来造反!”
一旁的刘妈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把所有钱砸到这几块上面,何止是风险太大,简直是必死无疑!
或许有杨铸出手的影视作品能保证不亏,但是他毕竟只有一个人,怎么可能保证那么多领域做到不亏?
杨铸看了看他们,无奈地摇了摇头:“你们啊……是不是把【文化输出】这几个字理解的太狭隘了?”
“又不是只有这几块才能算作文化输出的,况且在我看来,如果单纯在这些领域发力的话,这些手段见效未必能立竿见影。”
刘妈立即捕捉到了里面的关键词:“立竿见影?莫非杨先生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老狐狸却调侃道:“你该不会打算再弄一批什么孔丘学院、华夏语学校之类的工程吧?”
杨铸笑了笑,对着老狐狸说道:“虽然不中,却也不远。”
林雄皱眉:“这一类的工程如果按照正常标准来做,的确可以一下子吞下这笔钱,但是,就算顺风顺水,这玩意几十年也别想回本,你是在开玩笑吧?”
杨铸没有立即回答,反而引开了个话题:“咱们国家在世界上最有名的几个文化符号是什么?”
一旁的林可染踊跃举手:“我知道!美食、长城、熊猫,功夫!”
杨铸点点头,继续问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其生存和壮大的土壤,那咱们的文化输出,最重要的海外土壤是什么?”
众人被他一问,若有所思,没一会,林图就不太确定地说道:“你是说……那些华人?”
杨铸欣慰地点点头:“没错!华人,应该说是华裔、留学生、华侨这三个主体;”
“只有这三类人,既可以毫无难度地接受我们的输出内容,又可以承担在他国主动传播我们华夏文化的功能;”
“哼哼,如果操作得当,那四千多万的人的力量,可比任何手段都强多了!”
老狐狸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话是这么说不错,事实上我们国家这一百多年以来,也主要是靠他们来传播我们华夏文化的,但是……进展很缓慢啊!”
“更重要的是,你打算用哪块作为突破口?”
的确,华夏一脉即便是有着这么多人在海外,但这一百多年下来,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华夏的形象依旧模糊不清,随着华夏本国实力的增强,这种情况稍微好了一些,但西方社会依旧是充满着傲慢与偏见。
杨铸笑了笑:“你仔细研究历史,就会明白为什么咱们华夏以前的文化输出效果那么差;”
“一来,咱们国家以前的实力不够,”
“这个世界,如同弱国无外交一样,弱国也没有文化输出的能力;”
“二来……”
“咱们华夏一脉,在海外的拳头也太弱了!”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没有坚硬的拳头,哪来的发声量?”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