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监军(第 3/4 页)
“大帅,与敌决战,远不是时候!”
军司马宋邱道:“虽然我军有些小胜,但匈奴主力未损,战力强悍,此时应严守不出,属下敢作保,不出一月,待草原被大雪覆盖,匈奴粮草枯竭,必然退去,不战而胜才是上策!”
他的话得到了众多将领的支持,匈奴人的强悍,这些边军将领最清楚不过!
赵守庭望着桌上的明黄圣旨,心中发苦,最终化为深深一叹。
是啊,还不到时候,他们能看出来,朝中衮衮诸公难道不知?
追根究底,不过是因为那一道突如其来的传言,说他赵守庭在松州拥兵自重,欲要自封为王,只待匈奴退去,便会率军回攻长安,改朝换代!
这传言不知从哪儿起来的,半月之间就传遍了边境各州,并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好一个离间计!
不用想也知道,这必然是匈奴人编出来的,结果也如他们所料,朝廷开始猜忌自己,不断下旨催促决战。
赵守庭自然知道军权过重的危害,也能明白长安城里那对母子的惶恐心情,可他不能出战,一旦出战,必会落入匈奴圈套之中,到时悔之晚矣!
“暂且按兵不动,我会再上一封奏章,详细陈述其中利害!”
赵守庭下了决定,众将拱手应诺。
奏章递交上去,却如泥牛入海,毫无反应,反而催战的旨意来的更勤了。
朝廷以‘贼方无备’为由,催促赵守庭出关迎敌,使者项背相望,给赵守庭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城内谣言四起,很多人开始怀疑他的用心,以致人心惶惶。
如今的赵守庭,掌握着近三十万军士,而且多是边军精锐,任谁都会心生忌惮。
这不是你一句表忠心就能解决的,对于朝廷而言,你没有造反的意向,但你有造反的力量,这就足够了!
在这种无形的僵持中,朝廷突然下发一道旨意:“遣中郎将韩元宏督抚征西大军!”
“这个韩元宏是谁?”徐岩一边给士兵换药一边问。
郑医师神色忧虑:“你可知大帅与信国公韩炳业的恩怨?”
徐岩点头:“成淮跟我说过,当年大帅在河西抵御鲜卑,韩炳业负责押送粮草,遇袭后贸然追击,致使护卫军全军覆没,差点被大帅军法处置,后来还是先帝作保,才留下一命!”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