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郡兵(第 2/4 页)
他们不怕打仗,既然当初选择留下来,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近四个月的苦训,也练出了他们的胆魄,都想着建功立业,然而此次出兵,怎么看都像是去送死,哪怕五千人全是骑兵,心里也是没底。
然而若换成三万人,虽然人数相差依旧悬殊,但终归是可以拼一拼的。
“还有其他问题吗?”
徐岩问了两遍,见台下再无人说话,便挥手道:“出发!”
众人翻身上马,轻骑简从,呼啸着冲出大营,直奔南方而去。
一路前行,过了库谷关,就等于出了关中,然后整支队伍突然转向北面,飞奔而去。
许多士卒心中疑惑,去往汾州不是这条路啊,怎么就改了呢?
可没人敢问,徐岩先前那句‘动摇军心者斩’,可不是玩笑,众人只能沉默着跟着他往前走。
第一站便是邓州,一路畅通无阻来到邓州城外,却没有进城,而是直奔城外驻扎的郡兵军营。
晋朝沿袭前朝制度,国内军队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守卫长安的禁军,二是边境防御的边军,三是地方州郡守军。
朝廷采用强干弱枝的方法,禁军人数最多,近乎占据国内总兵力的一半,边军次之,州郡守军最少,平均每个州府只有三千到五千不等。
在以往的大战中,这些郡兵并不参战,多是承担警戒巡逻、后勤运输等任务,而且与禁军、边军不同,州郡守军采用的是世兵制,凡为兵者皆入兵籍,单独立户,不与民同,父死子继,世代为兵。
这些人因为战斗力弱,人数又少,常常被忽略,但若凑在一起,仍是股不小的力量。
徐岩在沈柠面前夸下海口,说可以凭空变出三万精兵,说的就是州郡守军。
他的计划很简单,在去往汾州的路上,沿途收编这些州郡守兵,等凑足了三万人,再南下平叛。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