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大买卖(第 2/4 页)
至于胡季添空下的户部尚书之位,则由工部尚书张汧转任,工部左侍郎于益敏顺势升为工部尚书。
如此一来,韩柄业再也不能无所顾忌的从户部取钱了!
监察御史任俊因功升为殿中侍御史,得到了重用,至此,朝堂恢复平静,百官各归其位,一片河清海晏。
———
陕川。
绵延的秦岭与渭河交错,形成了典型的山间盆地,河谷、溶洞,丘陵、高山……共同组成一副奇特的自然风貌。
益州城,一座千年古城,同样也是陕川的首府。
得益于晋朝百年间的安定,陕川百姓在此安居乐业,人口不断增长,带动了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此地盛产的锦缎、茶叶、药材……吸引来无数行商,十分热闹。
到了晚间,没有严苛的宵禁制度,推车的小贩聚集在热闹的街边,组成长长的夜市,另有青楼楚馆,杂耍唱戏,难得的热闹繁华。
春风楼,益州城最大的青楼,上下三层的建筑犹如鹤立鸡群,周围挂满了红灯笼,其内莺声燕语,歌舞笙箫。
“傅庄主,这酒莫不是贵商行近来推出的金玉醉?”
“宋大人好眼力!这是最新的一批酒,您尝尝!”
“色泽纯净,酒香醇厚……嘶,真够烈的!”
“宋大人若是喜欢,明天我让人拉一车送去您府上!”
……
宽大的包厢内,一左一右坐着两个人,左边一个大嗓门的男人,乃是四海商行的会长傅万全,此人堪称陕川一霸,坐拥千亩之地的傅家庄,收拢家丁宾客数百人,又与本地豪绅联姻,是个地头蛇一样的人物。
而右边的人,身材有些瘦弱,穿着一身锦袍,头戴高冠,却是刚刚上任的陕川盐务副使宋丙瑞。
本朝盐务由盐务司统管,采用明纲法,将各商所领盐引分为10纲,编成纲册,每年以1纲行积引,9纲行新引,每年照册上旧数派行新引,纲册上无名的商人不得加入盐业运营。
这个纲册,就是所谓的盐引了,从此官方不收盐,由商人与煎户直接交易,运销也悉数归于商人。
隔着一道珠帘,三个乐者弹奏吟唱,两人相谈甚欢,待微醺之时,傅万全拉着宋丙瑞道:“宋大人,今年纲册新发,不知还有没有缺额?”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