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52章 放人(第 2/3 页)

    战国时期铭文简单,字体纤细,字口浅,而第4件东西的主要问题就出在这里,这是你简直就是第1个的仿品,他用的压根就是网络上搜到的字体。

    再往后的,秦汉时期,铭文字体疏朗不正,笔道细浅;汉代铭文多为隶书,呈长方形,笔画较战国时期粗壮。

    而这一件东西,字体粗壮,却又倾斜,明摆着是忽悠人。

    再看最后一件,这一件是开门的东西,一眼就能看出真假。

    李旭东收回视线,对着刘三爷说道:“价儿高了,三爷给个实在的价儿。”

    边上的小弟听到他的话,愤怒的想要上前,可是却被刘三爷拦住了。

    既然李旭东开始讲价了,就证明这场生意有得做,既然是有的做的生意,也就没必要起什么冲突了。

    其实还有两点,也就是气味和工艺。

    青铜器真品无论传世或是出土的,都不会有刺鼻的酸、臭、呛等异味。

    因为时间久远,再加上大多数是实用器皿,流传到现在,最多就是有一股腐朽的气味。

    但是这种气味也是可以伪造的,比如说用三合土之类的,不过这是后话。

    青铜器的主要气味来源,可以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等到手指发热的时候,再闻一下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现代仿品为了做旧,则会有一股酸臭的气味,甚至会显得呛鼻。

    以鼎为例,夏末商中期有圆的、方的形体。方鼎一般接近正方形,耳为直耳,足多为锥形或扁形,而仿制品往往在造型及工艺细节刻画上呆板与生硬。

    从工艺上来看,商周青铜器主要是用泥范法制作而成,一器一范,所以基本不会出现同样的器皿,大同小异,这是通常情况,要是出现了一模一样的,那十有八九就是赝品了,而且通常情况会留下范痕与铸疣等。

    春秋中期逐步采用失蜡法铸造技术,其特点整体制模、整体铸造,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的痕迹。

    不过,这却不是辨别春秋中期工艺的有力证据,因为现代仿品的工艺,有的时候真的惟妙惟肖。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刚准备高考,离婚逆袭系统来了 华娱从男模开始 我在直播间窥探天机 重燃青葱时代 港片:你洪兴仔,慈善大王什么鬼 讨逆 盖世神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牧者密续 那年花开1981 1987我的年代 修罗剑神 混沌天帝诀 1979黄金时代 大国军垦 至尊战王 巅峰学霸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国潮1980 超级修真弃少
最多阅读 他喜欢你很久了 势不可挡 仵作惊华 白色口哨 温香艳玉 偏执狂 入迷 撒娇 我这糟心的重生 刺青 魔种降临 谁把谁当真 重生香江 俗人回档 最后一只瓢虫 娇瘾 择木而栖 夜行歌 丞相不敢当 不循(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