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捡漏(第 1/3 页)
由此可以坚持做出一件仿品的匠人记忆式高超,所以是基本是一件仿品,他的价值也是七千往上的。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曾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凌,唯有龙泉青瓷质量显著提高。
龙泉窑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个名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华夏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所以说,李旭东没有要砍价的意思,因为这件东西符合它的价值。
可是事情到这个地步,就证明李旭东想要捡漏的想法竟然是做空了,因为这个摊主显然是个行家。
李旭东无奈只得再一次看向其他的东西。
可是这里已经没有了什么值得他在意的东西了,其他的东西要不价值不高,要不就是他不感兴趣的。
我唯独那佛像和唐三彩,是李旭东有些念念不忘的。
李旭东拿起摊子上的唐三彩对着摊主问道:“这东西什么价?”
摊主看向李旭东手上的唐三彩说道:“7万。”
李旭东点了点头,他依旧没有报一个很高的价格,这个价格是正常的市场流通价。
之前所说的90万拍卖会的价格,拍卖会的价格虽然不能和市场流通的价格相比,因为他面前的人群大多数不是古玩商人,而是收藏家。
收藏价往往就是钱多烧的慌,所以他们愿意花大量的资金去买这些东西,只有古玩商人才会讲价,因为他们买下了东西过后是要出出去的。
而收藏家们,他们是不太会讲价的,因为他们买了东西过后,除了实在是需要钱,或者他们死了,不在他们的东西会一直在他们的宝库里边放着。
都这么一直放着,不见天日。
这一点儿是李旭东极其讨厌的,是真的很香。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