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三个月的变化(第 2/4 页)
除了每月工钱多之外,还会有作坊帮着建造房子,安家落户。
这些东西那些拥有大面积土地的士绅可不会给的。
因而很多佃户本着离乡背井也都跑到那些作坊来落户。
随着云中以及其他州县的人口增加,再加上这些人手中也渐渐的有了余钱,伴随着一些铺子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并冒了出来。
除茶馆酒肆一些供日常生活所需的铺子之外,还有一些裁缝铺,当铺等也多了不少。
不过三月时间塞北苦寒之地便有了江南大都市的感觉。
往络绎不绝的商队,熙熙攘攘的行人无不都宣示着一个新兴商路的兴起。
随着这条商路的繁荣,很多州县的水泥路面都已铺设完毕。
光滑平整的路面,为商队运输货物提供了不少便利。
商队既然在这路面之上体会到了便利,那么便多少也得位维护保养这水泥路出些银子。
因而朝廷也特意为之增加了一条赋税,名曰养路税。
有了这笔税收,不止存在作坊的周贤乡野之中开始修建水泥路,连通大江南北的所有关道之上都开始铺设水泥路了。
时间是个好东西,三个月时间,整个大明开始焕然一新了。
唐寅所负责的宣传部,首先排练的那场舞台剧,已开始到了其他各地开始巡演了。
因云中其他州县大量作坊的兴起,为很多人解决了饭碗问题之外,也让不少经商之人赚的盆满钵满的。
这种舞台剧便更受欢迎了,每到一处所有耗费都有商贾自发解决。
这些商贾拿出的银子,不仅可解决这些表演者养家糊口的问题,还有了不少结余。
结余下来的银子完全可解决平日运行所需车马以及道具所有的问题了。
能得百姓喜欢,又不需朝廷耗费银子。
一些朝臣即便不喜宣传部,也无可奈何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