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推荐信已就位(第 3/4 页)
做完一组,陈舟马不停蹄的赶赴下一组实验数据。
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思考。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舟面前的草稿纸逐渐堆多,未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少。
终于,陈舟长舒了一口气。
“总体规律,也出来了。”
换上一张新的草稿纸,陈舟习惯性的点了两下,才开始写这个规律。
【经高脉冲离子束处理后,试样耐蚀性能都得到提高,但并不是随脉冲次数增加而提高,其有一定的反复性。】
看着自己写下的这段文字,陈舟想了想,继续写到。
【第一组工艺参数,可以在30到33次脉冲次数区间进行再实验;第二组工艺参数……】
这是陈舟的建议,也是他所能做的微小调整。
这也是陈舟对待实验的态度。
当然,这可不是陈舟瞎给出来的数据。
而是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就顺带着做出的调整和推测。
30simn3mova钢耐蚀性的提高,是因为脉冲处理后试样表面层晶粒细化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个奥氏体,其实就是γ-fe,是在高脉冲离子束处理后,试样表层组织发生变化,才产生的。
同时,高脉冲离子束处理后形成的重熔层,不仅能硬,还能耐腐蚀。
在这些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样品表面耐蚀性能得到提高。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