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你...又发错了!(第 2/4 页)
一种冥想的简单的方法:
闭上眼睛,然后放松,慢慢的集中注意到呼吸上来,用腹部呼吸,感受气流从鼻子进入胸部,然后腹部。在把注意集中到自己的大脑中,似乎能看到自己的鼻尖,只注重呼吸的本身,只要自己的思绪一跑,就立马把它给抓回来,再跑,就再把它给抓回来,如此反复,坚持五分钟。
第三、自我欺骗
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达克效应。
当我们被迫接受上级给我们下发,不在我们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任务,我们能能拒绝么?当然不能,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去做,默默的告诉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一定行”。
当我们的“自我欺骗”用在了有利于我们的方面,它就是可以被取缔的。
第四、思绪
自从进入大学以来,笔者也尝试过、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但在中途放弃的也不少,一直没有放弃的、坚持的应该就是写作了吧!
但在坚持写作的过程中,也不是连续的,大一的时候,在网上开了第一本书,之后加入小组,加上大一活动很多,就经常性的断更,笔者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本书,大概是连载了3w字左右,就“太监”了;紧接着,退了小组,找了一个兼职,每天跑上跑下推销东西,练得一身的“金刚铁骨”,脸皮越来越厚,也赚了一点钱,有时间的时候就去电影院看看电影,而在此期间,开通了头条号,把每次看电影的感受写下来,体会不一样的人生。
后来,头条号,也没有坚持下来,又被其他的事情吸引了目光--视频剪辑,学了一点的东西,就这样没有定性,偶然间,登录悟空问答,看见笔者的一个回答,阅读量达到了76万,这个给了笔者的一个激励,后来又开了一本书,在起点上发布,这个坚持的时间稍稍长了些,但最后因为其他的一些事情,还是“太监”了。
如此反复的两年,跳出这个循环,得益于一些体会,笔者的一个关系特别亲近的亲属,30多岁,被查出来了心脏缺损,因为心脏缺损快要扩大到左心房,所以必须尽早做手术(微创手术不行)。
那一段的时间,笔者是全程陪同的,在他做手术的那五个小时,奶奶和他的妻子,都在家属等候室默默的哭,爷爷在外面也默默不做声,那一段时间,现在想想笔者还是记忆深刻。
正是经历了这种事情,笔者也想清楚了好多,有些事,想要去做的就去做,没准,但在想要去做的时候,却没有机会了。
笔者,统计了一下这两年林林总总大约写了十几万字,想清楚之后,又一次开了一本书,每当自己想要去断更的时候,都在想:
就这样结束了?你都写了这么多了,放弃了多可惜啊!明天吧!要是明天还不想写了,那就在放弃吧!
就这样,一直推辞到明天,明天的明天,再一直到签约成功,这中间也有波澜,也有想要放弃的时候,但也都这样过来了。
也不为别人,就对自己负责就行了。
有了绊脚石,绊倒了,那我们下一次,就把脚抬得高高的!不照样也是过去了!
第五、靠运气得来的,总是以另一种方式还回去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
明代天启年间,山东临清州有个大地主出身的纨绔子弟张好古,他整天吃喝玩乐是个大文盲,人们称他“狗少”。有一次,他官迷心窍,竟异想天开,上北京闯进了选拔人才的贡院考场。由于皇帝和文武大臣的昏庸腐败、尔虞我诈,使张好古钻了空子,居然金榜题名,进了翰林院,并且阴差阳错的把他当成国家的栋梁,一时间官运亨通。(来源于百度)
羡慕吗?笔者是羡慕的,但笔者更相信,运气只是一时的,它是一个机遇,抓住了,固然能更上一层,但是在那之后,还要专注有意识的训练自身的专业技能,实力配上位置,才能长久!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