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八十一章 不朽之真越古今(第 1/4 页)

    多少年来,书山把越国当做屏障,是治学屋外的清净林,读书室外的竹篱笆。

    琅琅书声可以过,风风雨雨不得侵。

    在道历新启之前,承担这份责任的是暮鼓书院。

    它建立在书山脚下,暮鼓一响,万籁俱静。

    诸派道争,至暮鼓而止。哪怕是在龙蛇起陆、天下烽烟的新历之初,战火也不曾燃到书山来。

    当然,当年若叫景太祖一统天下,成就六合天子,作为其背后支持者、与之共生的道门,接下来统一百家思想,也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在道历新启之后,作为书山篱墙的,便是大大小小的国家。

    宋国、越国、理国、梁国,乃至于之前的夏国,更早的韶国、燕国,也都有不少儒家子弟入仕。

    楚国当然也有。主张兵儒合流的伍陵,曾经也在书山上住了三个月之久。

    强如霸楚,当然是驭百家而自用,无论修的哪家学问,都是要以楚国为重,为楚而谋。但儒家弟子的身份,本身即是篱墙,先一步阻隔风雨。

    国家体制开辟以来,诸国起而又灭,亡而复兴,书山始终屹立。

    “出世”和“入世”,就是书山和四大书院的关系。

    书山希望保持一种超然的姿态,不像道门与道国融为一体,也不像现在的墨门积极入世,更不愿像枯荣院,一夜之间被推平。

    如今暮鼓书院迁移到了祸水,楚国灭南斗,压文越,其实已在书山门外。

    在高政身死的那一刻,越国就已经山河倒悬。数千年的社稷,被翻转为一只倒扣的沙漏,等待终期。那流沙计时是文姓皇室最后的光阴,又何尝不是书山之外楚国叩门的步点?

    书山已经一再地表明态度,从颜生到陈朴,今夜只不过是被文景琇逼出来,终于正面站在楚人身前,有了更清晰的立场表达——

    正朔天子的生死,应当在国家体制的规则内,不可无罪而诛。越廷无罪,不应遽亡。

    景国的东天师,也为此句盖印。

    越国之所以长治久安,从来不是因为越国自身。当初高政主导陨仙之盟,也是拉上暮鼓书院、南斗殿、书山,才能在四个固定下来的陨仙林入口里,占据其中一个。

    文景琇从来都知道,越国根本没有未来!

    不是越国无贤才,不是越国无忠臣,越国没有前路的唯一原因,就是越国在楚国旁边。楚国根系庞大、树冠遮天,掠尽了南域的阳光和水分。

    其它所有根木,离之愈近,处境愈危。

    才能卓绝如高政,也只能自我放逐,囚坐隐相峰。踌躇满志的政治图卷,只画了几笔就被叫停。距离衍道只差一步、也不能踏出。

    在霸国旁边的国家,能有什么结局?

    齐国旁边的阳国,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

    甚至阳国比越国的境况要窘迫得多。

    天雄纪氏的纪承,连神临都不被允许。

    阳国末帝阳建德,曾经在战场上也是跟重玄褚良并驾齐驱的人物,最后却为魔功所迷——不是他心志不坚,是他别无选择。

    齐国吞阳国,是水到渠成,一鼓而下。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剑来 仙逆 大夏文圣 神话之后 玄鉴仙族 武圣! 中州录 谋局 剑啸灵霄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彼岸之主 不朽凡人 遮天 志怪书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仙父 修真门派掌门路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洪荒:截教副教主 小狐妃,太凶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