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4 明末科学家(第 2/3 页)
徐光启的新式纺纱机也是竖着放置的,一次可以同时纺八十根线,相当于效率提高了八十倍。
而且甭管是棉,麻,还是羊毛啥的,都能用这新式纺纱机来纺成线,虽然目前新式纺纱机纺的线还很粗,但是够用了。
这玩意用来纺羊毛线最合适不过了的,纺出来的羊毛线可以用来做毛衣啊,大把的银子不就来了?
有了银子,咱再进行后续的研究啊,然后就是用羊毛制造呢子了,金钱更是大大的。
崇祯看着这些新式纺纱机,再看看徐光启等人,他们便是我大明的科学家啊,这些人容颜憔悴,个个都顶着乌青的大黑眼圈,也不知道他们熬了多少通宵才弄出这台机器的?太不容易了。
崇祯穿越前虽然是个科学渣,但他最尊重的便是科学家了。
可惜啊!
古代文人墨客们恰恰最轻视的便是这些科学家了,就算他们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纵然他们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文人墨客们依旧轻蔑的称呼其为工匠。
唐诗宋词元曲,又有多少是描写这些人的?文人墨客们宁愿花大把的时间歌颂妓女,描写闺阁怨妇,才子佳人啥的,就是不愿意为他们多费一点点笔墨。
可是恰恰就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所谓工匠们,推动了历史的车轮。
事实上,历史上的明朝科学技术就已经非常厉害了,说是世界前茅都不为过,尤其是在造船,天文,医学,数学和化学及农学等方面造诣非凡。
而明朝历代君王也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尤其是火炮,崇祯在极度缺钱的情况下,依旧拨出银子请了葡萄牙的人来搞火炮。
至于其他科学研究也是搞的如火如荼,涌现了如徐光启,宋应星,方以智,孙云球,朱载堉等卓绝人物。
以及,《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物理小识》,《算法统宗》,《瘟疫论》,《镜史》,等等科学巨著,现在看起来真是不可思议啊!
那个时候的中华有那么多的科学巨匠,那么多的科学巨著,显微镜,放大镜都能造的出来,却偏偏落后了?
原本中华是有机会站在世界之巅的啊,可惜啊,全都是那帮异族人,这帮没有开化的野猴子,投机取巧夺得了天下,然后便闭关锁国,禁锢科学研究,让我中华陷入了二百余年的蒙昧无知中。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