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 铜钱太少(第 2/4 页)
然而并没有……
别说白银了,老百姓手里就连铜钱都少,大部分老百姓买东西都是以物易物。
比如用一只老母鸡换一匹布,用几筐水果换副头面,一斤面粉换两包子,等等等。
世面上白银少可以理解。
一来白银比较贵,小老百姓接触的少,二是大量的白银都被官员富商们窖藏了起来。
可是铜钱怎么也少了?
崇祯冥思苦想。
终于,他想起了穿越前偶尔读到的一则史料,时间太久了,崇祯几乎都快忘记了。
如今见老百姓都以物易物,他这才又想起来。
原来,明政府为了推行宝钞,故而很少铸造铜钱。
从洪武年至隆庆年,经历十二位帝王,却只有六位帝王铸钱,而且还限量发行。
大量铸造铜钱还是从万历帝开始的,可是……
铸造的铜钱赶不上被走私出去的铜钱多。
没错,明朝的那些海商走私贩子们,他们不仅会把国内的皮货、生丝、茶叶、绸缎、瓷器等特产走私出去。
就连铜钱他们也不放过。
要知道明朝周边的国家是没有铸造铜钱的能力的,或者铸造的铜钱质量非常差。
可是老百姓生活需要钱啊?
怎么办?
干脆就从明朝走私进来,用自己的特产,甚至铜矿,银矿,金矿等好东西从走私海商贩子手中购入大明铜钱。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发现南洋诸多国家用的钱币居然都是大明制钱。
瀛涯胜览记载。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