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青年学者胡说(第 4/4 页)
既然是陈晨的师兄,那就说明之前也是在东海待过,倒是没有多少生疏感。
“这位是教委办公室的李主任。”
几个人闻言,
立即跟李英男打了个招呼,不过并没有因为李英男的身份显得刻意亲热,反倒是对胡说要更加亲近几分。
李英男也知道学术圈的这些教授,对于体制内的身份多半没有那么在意。
反倒是让她有些吃惊的是,
几个人刚坐下来,
就围着胡说谈起了他的那篇文章,这让李英男心里越发好奇。
这家伙,
难道肚子里还真的藏着什么好东西不成?
实际上,
李英男远远低估了胡说这一次发言的价值。
从学者的角度而言,
跟陈晨一起过来的这几个人都是国内新近几年冒尖的年轻学者,基本上都是在各自领域做出了不小贡献的。
作为学者,
产量最高的时期多半都是在30到40之间这个年龄段,他们几个都是正当其时。
如果不出意料之外的话,
将来国内各自领域的领头羊肯定就在这一批人里面诞生。
所以他们比李英男更能体会到胡说这一次做出来的成果到底有怎样的价值。
说的夸张一点,
如果不是因为胡说本身就不是教授层次的学者,仅凭他这一次的发言,说不定都能生生捧出来一个杰出青年学者的荣誉。
按照国内人才培养的一贯做法,
只要这一次胡说发言结束,
然后趁热打铁申请几个东海市和国家级的项目,三五年之内评一个教授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从陈晨那里了解到的信息来看,
胡说这一次的发言实际上也就是针对第一篇论文来做的,后续还有其他的一些内容。
这些东西加起来再加以润色的话,出版一本学术性的专著也是极有可能的。
对于绝大多数青年学者来讲,
这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突破。
所以几个人自然对胡说的兴趣更大。
只不过几个人还没谈几分钟,
会场里突然就传来一阵骚动。
百多双眼睛立即齐刷刷地朝门口看过去。
这一看,
胡说顿时就惊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