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注意力经济(第 3/4 页)
“罗兰-艾伦也有问题,我们也看得出他的问题!《蜘蛛侠1》里,他在面对本杰明-帕克死时所展现的情感释放太让人尴尬了!但是他的确有解决问题,《蜘蛛侠2》里,虽然他和瑞茜-威瑟斯彭不是情侣,但是那种情感比第一部和谐多了!而这,不就是诚意的体现吗?”
“没错!这就是我们喜欢他的地方!”
…………
遍布互联网的赞同,是这个年代的人们能够使用的成本最低的发声方式。
而因为对fox舔狗评论的认可,《蜘蛛侠2》的票房跌势,也陡然一滞。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谁让罗兰-艾伦对粉丝的号召力太强呢?
电影上映首周末,就能够挤出其他电影的全部票房,而接下来,票房大跌才是常态,止跌才是意外,而逆跌嘛……那就是变态了。
更何况,现在也不存在一种能让罗兰-艾伦的电影票房逆跌的东西。
不过,即便媒体评论无法刺激票房,但对于影片的口碑影响,那还是极其深远的。
刚上映时,《蜘蛛侠2》在imdb上的评分就高达九点三,而在fox摇旗呐喊后,imdb上的评分,已经在八点六左右稳定了下来。
呃……
好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最先打分的,也是粉丝,粉丝将作品的评分无限抬高,那之后嘛……
只可能是不断下跌。
而想要止跌逆跌?
那就只能期待以后出现《教父》vs《肖申克的救赎》,又或者是《蝙蝠侠:黑暗骑士》vs《教父》那样的情况了。
不过,这种情况是否会出现,那对于正在看戏的资本而言,其实并不重要。
《蜘蛛侠2》到底有多好?
他们根本就不感兴趣。
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是展现在罗兰-艾伦身上的,对注意力的垄断啊!
什么是明星经济?什么是造星模式?为什么以前的明星总是能给人天王天后的概念?
那还不是因为以前人们的注意力,全都是被垄断的吗?
媒体渠道被垄断,内容渠道被垄断,资本让你看啥你就得看啥,甚至连自己的审美,那都是资本强加给予的,不然的话,福克斯又为啥觉得,玛丽莲-梦露不过是个商品?
还不是因为玛丽莲-梦露就是资本推出来的审美吗?
所谓的电视剧引发的万人空巷,不过是民众没得选罢了。
根本就不是那些东西,有多么的牛哔,也不是那些内容,真的是时代风口上的猪。
而是垄断带来的必然成功罢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