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初登大宝,最好心无宽旁骛(第 3/4 页)
“臣遵旨。”
“苏丞相,张出皇榜全国免赋三年,另公告天下南楚大邺合二为一,至此更国名为楚,定都邺城,更名楚都。”
“臣遵旨。”
“无事退朝,苏丞相随朕来。”
锦看了眼苏长卿,说完起身,众臣皆退出大殿,苏长卿犹豫片刻,跟着宫侍进了腾龙殿,看着负手背向而立的男子,上前面色复杂的拱手:“臣苏长卿见过皇上,未知皇上昭臣来有何吩咐?”
“……”
锦转身看着苏长卿,平缓开口:“朕要你前去苏府,说服前吏部尚书丁鸿煊重入朝堂,你乃帝师丁绶高徒,更是我南楚丞相,此事由你去最合适,朕相信以你的能力这件事很轻易便能办到,至于原由,朕想你应很清楚。”
“……”
苏长卿凝着锦敛了敛眸:“皇上高看长卿,虽然臣与丁家有些渊源,可老师的脾气臣最清楚不过,臣想皇上应也早就知道丁大人是是不可,既已强行辞官断不可能再入朝为官。”
“你不妨先看看这个,再来告诉朕是否可能。”锦只伸手入袖自袖笼里掏同张封信纸递给了苏长卿,苏长卿微微犹豫片刻伸手接了过去,他打开信纸垂眸看去纸上只有五个字。
然则只五字却让苏长卿脸色瞬间巨变。
“你怎么会知道?这到底怎么回事,你,他是不是还活……”苏长卿脸上表情有些激动的难以言语,男人双眼眸光更是紧锁着眼前的男子,出口的声音都在狠狠的颤抖。
“若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若你还想见到他,那就替朕办好这件事,苏长卿,朕知道你一直都在查安家旧案,朕亦知你一直想替安家洗清冤屈,现在机会就摆在你面前,想或不想,做或不做,全都在你。”
锦撇了眼苏长卿转头:“朕知你的能力,朕亦知你虽此时身在楚营,心却根本不在朕这里,可是这件事你必须要替朕做到,如今的情势,朕相信苏相看得很清楚,西晋北漠暂未退兵,朕的位置并不稳。”
“萧皇室虽降了南楚,然则萧家多年根基,有些东西根深蒂固,并非朝夕间便可改变。南楚百姓与大邺百姓,对朕来说没有任何差别,朕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从丁家入手。”
“丁家乃樱世家同,数代皆为官,丁绶曾为帝师,若论清流之名整个大邺无疑以丁家为首。丁绶不止教授过邺皇室子弟,更是掌着尚林书院,替大邺朝常培养了不少的人才。”
“丁家在文人学子间无疑是具权威,丁家在大邺的地位比起三公五候来丝毫不差。丁鸿煊为官清正廉明,朕需要丁家的人替朕稳定局势。而想要让丁家的人重入朝堂真心的帮朕,朕相信你若是尽力的话便定可助朕做到,除非你并不想帮朕。”
“所以苏长卿,若你还想见到他,若你还想让安家冤屈大白天下,那就最好心无旁骛的帮朕,朕要什么你现在应该该明白了,朕要的只有四个字:民心所向。”如今的朝堂显然还是盘散沙,南楚趁虚而入,对大邺百姓臣民来说有着亡国之恨。
他首要的便是要将其化解,如是才能做接下来的事,否则若在此时提及安家旧案,那只会适得其反,并不能达到阿谨想要达到的目的。
而对百姓来说,只要能丰衣足食,谁做皇帝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那些失势的权门财阀,还有那些一朝从云顶跌落泥沼的萧氏皇族枝脉,因着不甘失去往昔皇族尊贵的身份地位与享乐。
那便必会暗中做些什么,例如报仇复国,否则这世上何来前朝余孽这样的罪名?否则朝代更迭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何大都会选择对前朝遗族,斩尽杀绝以彻底的绝此后患?
这自然也是他选择厚待萧氏皇族的最终原因,杀了他们只会替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增添阻力。他自小便着随帝师修习为君治世之道,他五岁前往云海之颠随师父习武习御龙之术。他自再清楚不过,乱世争雄,仁者得民心,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
安家一案与其它刑案不同,想要替安家翻案有多难那是显而易见,若不然苏长卿不会一直没办法,若不然阿谨不会选择那样的方法,绕了那样的大圈来达到目的。
可阿谨的计划和心血却因他毁于一旦。
还安家清白。
这是他必须要做的事。
“臣还有个问题想问陛下,还请陛下如实告知长卿。”苏长卿捏着信纸沉吟好半晌才再次开口:“陛下可否告诉臣,阿夙他是不是真的还活着,纪家是不是早就……”
“你想知道的,等时机到了你自会知道。”锦回。
“臣明白了。”
苏长卿拱手行礼:“陛下想要臣做的事,臣会尽力去做,也请陛下记得之日对长卿之诺,另外,恕臣冒昧再问陛下,陛下打算如何应对纪家?此次纪大小姐纪世子皆未随陛下返回,臣想知道这是为何?”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