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二百零八章:两件事(上)(第 2/4 页)

    说句不好听的,总产值还没有粮税高呢。

    这就是朱允炆摆了明的坑他三大家了,户部丈量的时候,三大家不是没有拿当年的田契来说事,来证明他们家每年的土地数额,关键是户部不认啊。

    皇帝金口玉言的说过了,以你今朝的田产数来定三十五年的总合,有冤的话,够种去找皇帝伸去,我们户部只管量,丈量完之后给你们报一个总数,你们就可以按照这个数老实缴纳了,少一两粮食都不行!

    虽然说三十万石粮食换算下来不过十几万两,但三大家也不是老孔家那般,他们又不养土匪,这些年的家底子就算也有不少,也架不住一下拿出这么多来。

    榨干不至于,也掏的七七八八,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都听到了吧。”

    看着一大群人的面色都颇为震撼,朱允炆漠然道:“不过三个人家,三十五年就亏了国库几十万石的粮税,全天下还有多少不缴粮的,汇总起来,又该是一笔多大的数字,这笔数字朕心里没数,众卿家心里有数吗?”

    所有人的眼皮都猛然跳动起来。

    洪武年,胡惟庸定了免税田制度,规定自秀才、举人、贡生、禀生各级功名学子的免税田数量,又规定了官府职俸田的数量,自一品往下至地方县衙官吏的免税数,这个规矩参考了隋唐和两宋的一些数据。

    士子近千年不纳粮严格来说是不对的,因为都有明确的记载,只有不超过封顶的限制才可以不纳粮,一旦超过还是要缴纳的。

    当然,这个制度是隋朝时定下的草版,唐朝时开始施行。

    隋以前的两晋时期士子才是真的不纳粮,因为九品中正制从骨子里就是政治妥协,国家的主人从来不是司马皇室。

    隋炀帝杨广废了举荐权就弄得他自己焦头烂额,哪里还有精力推行世家缴粮。

    唐朝时的职俸田制度中宗时期推行,至玄宗安史之乱后废止,因为地方节度尾大不掉,加上马嵬坡皇权扫地,又紧跟着朋党之争,限制士阶级缴粮就成了一纸空文,谁还拿这政策当回事?

    两宋时期的职俸田制度从建国到亡国一直都在施行,就是一粒粮食都没有收上去过,原因的话大家都懂。

    与士大夫共天下嘛。

    老赵家对这一块看的很开,任由地方欺上瞒下想怎么搞怎么搞,职俸田定了两百亩的封顶,地方屯到三千亩也装看不见、听不到。

    皇权就压根没出过开封和临安。

    王安石还没开始变法呢,宋神宗就差点被士大夫集团掀翻皇位,那还不赶紧吓得推行祖制,也就是粉饰太平,装傻充愣。

    一年地方上能出几十次规模不大不小的起义,也从侧面反映了所谓的职俸田制度的糜烂腐败。

    而太祖立国大明的免税田制度明初用不上、明中没有用、明后就完全是笑话了。

    明初期,有学问的人很少,空印案时期,太祖不得不从地方按照举荐走访的方式来选拔中央干部,很多的秀才举人直接进入中枢为官,谁也不知道天上哪片云彩有雨,地方的县官谁还会派官差去找那些秀才、举人公的收税。

    被朱允炆以反诗案坐罪斩首的前礼部尚书郑沂,他当官前在老家教书,素有才名、清名,被太祖察,招至御前奏对。

    太祖很满意,第二天郑沂直接做了礼部尚书。

    解缙修明实录太祖实录,朱允炆看到这一段也是傻眼。

    一部尚书就这么给了一个从来没当过官的玩意?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重生2011,二本捡漏985 割鹿记 别叫我恶魔 怪谈游戏设计师 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 红色莫斯科 他比我懂宝可梦 重生都市仙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元始法则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退下,让朕来 寒门宰相 全职剑修 死灵法师 东晋北府一丘八 我对念能力超有兴趣 别再催眠我了,反派皇女! 星空职业者 精灵,谁让他做道馆馆主的
最多阅读 感化主角失败以后[穿书] 我五行缺你 着迷 主角姜栀商池 主角是邢棒芳华夫人 我亲爱的法医小姐 我的锦衣卫大人 日夜妄想 灯花笑 嘘,国王在冬眠 官场生存手册:权力征途 剑名不奈何 顶级猎食者 隔壁机长大叔是饿狼 穿书八零军官老公是个宠妻狂魔江念姿沈程 良辰美景好时光 惊落晚秋 HP同人之格林童话 宝莲灯之风流猎艳 彪悍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