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舌战百官(第 2/3 页)
“所以,诸位大人的后辈子侄们,且不管是谪子还是庶子,有谁想要那种不思生产,不懂俗务,只叫家里人养着,没事儿看看花,赏赏月,吐两口血,写些伤春悲秋华而不实的文章的人?这种子侄,谁想要?”
废话,当然没人想要,谁傻?
国子监祭酒觉得自己有话要说:“殿下怎可如此看轻我国子监学子!”
“大人何出此言?”晏时玥正色道:“家兄,舍弟都在国子监求学,我若看轻国子监,为何还要千方百计的进国子监?”
国子监祭酒严肃点头:“既然如此,殿下何出此言?”
晏时玥道:“我对国子监诸位师长的‘学问’向来极为叹服,可是,除了学问呢?”
她把带来的文稿拿了出来:“我本不通诗书,只勉强算识字罢了。只是前些日子,与家兄一起去了一趟桂花会,因为手头正好在做赈灾的东西,就趁机请教了一下诸位学子……”
她摇了摇头,深深叹气:“我本是抱着求助之心,没想到,通观所有文稿,竟是只发现了顾小郎一篇可‘用’的。”
她把文稿散给了诸人:“诸位大人,我只想问问,刨开‘可看’,诸位大人能从这些文章中,找出‘可用’之处么?”
这些人纷纷传阅。
因为许问渠已经事先看过,上头有一些勾圈点评,这些人看起来就更加方便,晏时玥看着这些老大人把文稿拿的老远,心里痒痒的想顺便推广一下放大镜,好歹忍住了。
大家草草看过一遍之后,一时无言。
尤其是那些看到自家子侄文章的,更是无言,尤其许问渠点评向来犀利辛辣,有的直接写:“狗屁不通!”更狠的还有“宛似歌伎弄刀”,显然是说既花哨又尬。
这个时候,明延帝轻描淡写的补了个刀,他叫人把晏时玥当时给太子的赈灾要义……以及顾逍的文章拿了过来。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