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济河(上)(第 4/4 页)
当时的宋国非常强大,与南方楚国争夺中原霸权。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六百三十八年)。
宋楚两国,交战于泓水(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河畔。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
大臣目夷对宋襄公道:“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楚军必败。”
宋襄公却道:“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
目夷道:“我军可以进攻了。”
宋襄公又道:“我军是仁义之军,等他们列好阵地再战。”
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
宋襄公本人屁股上也挨了一箭,流血过多,重伤而亡。
王石扭头看向了胡归良与左宗二人,下令道:
“事不宜迟,我大军必须尽速前往济河,征集舟船,搭建浮桥。左将军、胡将军,你二人马上率领第二军、第三军,率领各军的工兵团,即可前往济河。”
胡归良与左宗二人,一起躬身领命:“遵令。”
现在在燕国各军,均有工兵团的配置。编制如下:一军配备一个工兵团,一师配备一个工兵营,一旅配备一个工兵连。
而燕军主帅王石,这是把各军的工兵部队都集中起来,交给了第二军与第三军。
毕竟这两个军,是燕国最为强大的快速打击军团。
在齐军主帅达民率军北上的同一天,燕军的第二军、第三军就携带着众多的工兵部队,也从千乘南城出发,朝济河而来。
在济水河的南北两端。
燕、齐两国的大军形成的两条长长的洪流,即将在济水河畔汇聚、碰撞。
王石与达民这两位主帅都明白,谁先到达济水河,谁就掌握了此战的主动权。
争夺济水河的控制权,事关两军的生死!也事关燕、齐两国的前途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