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河西(下)(第 3/4 页)
燕国众臣本来也与高远一样,都很生气。
但是听罢自家君王的话后,每个人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燕国的粮食缺么?不缺呀!反而是太富裕了。
现在燕国的许多民众,都开始用粮食喂养起家畜了呀!
但是,自家君王体念河西民众的舆论,还是要造起来的。
没过两天,《燕国旬报》就在头版,发表了“决不让河西民众挨饿受冻”的评论。
评论指出:燕国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决不能让河西的民众有任何挨饿受冻的现象。燕国其他各郡县的民众,要帮助河西民众共渡难关。
评论好号召各郡县的民众:捐助粮食与衣物,决不能让济北郡的任何一个民众挨饿,也绝对不能让济北郡的任何一个民众受冻。
并在旬报的其他版面,写了几个燕国其他郡县民众,捐粮捐物的感人事迹。
不说别的,此篇评论发出之后,受到了燕国各地民众的积极好评。
尤其,是原先齐国的民众。
要知道这个河西之地,原本是属于齐地的。
河西之地的民众,原本也是属于齐地民众的。
许多基层齐地民众,特别是从河西之地迁到上谷、渔阳两郡的民众,在听到自家乡长、里长、村长在念此篇评论和感人事迹的时候,都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还是燕国,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好呀!
十一月中旬,阿城县城附近的一个村庄,王家庄。
庄内的大街之上,几个年轻的燕国士兵,一边敲打着手中的铜锣吸引民众过来,一边大声地对聚拢过来的民众喊着话。
“各位父老乡亲们,请大家听我们说。当今天下各地,天灾人祸不断。我王心念民众,知道河西民众的疾苦,特地从燕国各地调拨了无数的粮食与物资,无偿分发给民众。”
“从今日起,各村民众,由各村任命的村长和村老们带领,按照官府登记的民册开始发粮,没有登记民册的民众,马上到官府登记即可。”
“请各位民众,按照官府发放的民籍户册,到官府指定的粮店或商铺之内,前去领取粮食与各种衣物,以及耕作农具。各位父老乡亲,速速前往,速速前往了。”
有些聚拢过来的民众没有听清,就问身旁之人:
“说啥?官府要免费发放粮食与衣物?”
“是,官府是要免费发放粮食与衣物。”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