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筹划(下)(第 3/4 页)
就如王上所言,基础建设一定要搞,而且要大搞,只要注意个“度”的问题就行了。
首先,就是修整道路。
这个时代,各个国家都已经有了“直道”与“驰道”之说。
所谓的“直道”,就是民众口中的官道。
各个国家的标准不同,燕国与秦国的官道标准差不多。
但是现在燕国直道的标准,比秦国的更为先进。
直道宽度要求四米到六米,一般要求都是五十步。路面高处地面一米到一点五米。道路的基地用砂石混拌夯土夯实,上面覆盖水泥。
道路两旁每隔五十步,就种栽一颗树木。
现在燕国除了齐地的四个郡县外,其他十六个郡相互毗邻的郡府之间,都已全部建好了这个所谓的直道。直道的建成,大大方便了商旅与民众的出行,以及军队的调动。
今明两年的规划,就是准备秋收后,采用包干的办法,在齐地四郡郡府以及重要的城邑之间,按燕国的标准,在齐地原有直道的基础上,把官道建好。
让齐地四郡紧紧与北部的蓟都、武阳、河间等地连接起来。
夏收之后,除正规军队,保持军事训练外。建设兵团、预备役、民众全部调动起来投入到基础建设当中。官府给出工的预备役、民众们发钱。
而所谓的“驰道”,在姬康看来,就是铁路网了。
从姬康的角度看来,这简直是“匪夷所思”。
他怎么也想不到,在这个时代,我华夏就已经有了与他前世一样的“铁路”。
原理和前世的铁路无异,还是复线,只是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而是用马力拉动。
当然,轨道不是钢材,而是用特制的质地坚硬,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材。
驰道路基夯筑得非常结实,枕木就铺设在路基之上。
枕木的材质比较软,不仅是为了减少工程量,也不仅仅为了广泛地开辟木材来源,而是有意识地选择的。
比较软的枕木,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也保证了车子在轨道上面,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
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和拉车马匹的步子合拍。
驰道按照距离,设有专门的车站。做为替换马匹,维修驰道的基地。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