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应对(上)(第 2/4 页)
“这对我华夏文明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如果再这样放任下去,恐怕过上许多年后,我华夏的后代们,都不知道我们华夏的前人,为这个民族做过什么了。”
“就让我们现在开始,整理我们前人们,留给我们的各种史册简牍。把我们前人的历史,用完整的文字给记述下来,被并编入我们燕国的历史课本之中,流传万世吧!”
一句流传万世的话,让太史令高扬仿佛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起来。
他深深知道,不要说远古的历史,就是夏、商、周这三个历史朝代的史书,如果编篡完成,做为主持编篡这本史书的自己,也必然会随这本史书,而名传万世。
现在燕国各郡县的官府,都已接到了姬康下达的诏令,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简牍。这些收集上来的简牍,都被官府整理保管,开始陆陆续续向蓟都的襄平学院运送而来。
情报局黄勇,双手奉着几份情报局的密报,走进殿来。
黄勇躬身对姬康行礼道:“王上,情报局从大梁传来消息,赵王丹派使者前往大梁,密会魏王圉,不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另外,赵国也有向卫国边境调兵的现象。”
说罢,黄勇把手中的几份情报亲手递给了姬康。
姬康逐一拿起黄勇递上来的情报,仔细看了起来。
看罢之后,姬康把手中的情报放了下来,眉头微皱,沉思起来。
过了一会,对黄勇道:
“让我们在赵、魏两国的情报人员,随时密切注意赵、魏两国的朝堂,乃至两国的军队动向,一有消息,马上来报。”
“另外,给齐地的阁相鲁仲连,乃至大将王石、薄望三人去信,让他们调派军队,密切注意赵、魏两国军队的动向,等待寡人的诏令。”
“诺。”黄勇抱拳应道。
待黄勇走后,姬康站了起来,来到殿前挂着的地图旁,看了起来。
过了好一会,姬康嘴里轻轻说了几句:“风雨欲来风满楼呀!”
在角落之处的太史令高扬,早尖着耳朵在听着。
闻听姬康此语,赶紧把姬康的这句话记述了下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